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49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初中物理问题式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 “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 探究式问题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 “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

2、的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务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标准所述, “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如教学 “物质的密度”一节可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怎样鉴别?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我们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 “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

4、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4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

5、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我们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

6、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3、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 “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1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1架天平(配有砝码),1把直尺,1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