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53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育改革.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地方院校类专业教育改革A 在应用能力备受重视的今天,加速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IT专业教育改革,结合区域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学科式教育模式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在此,笔者简要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IT人才的需求,从理论层面探讨地方院校IT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学习效果考核与评价机制,并结合本校IT教育改革实践的体会,针对IT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几点具体建议,期望对地方院校同行的工作有所帮助。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IT人才需求的概要分析 作为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六大高新技术领域之一,IT

2、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据统计,2018年我国IT市场总值为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8%1。预计随着我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未来几年我国IT人才每年至少保持40万名的需求量,与每年30多万IT类毕业生数量相比,从总体上看IT人才过剩的问题并不存在。然而,目前困扰我国IT产业的IT人才问题却非常突出,一方面许多企业存在诸多岗位空缺却招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IT类专业毕业生难于找到工作。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造成了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错位。例如,目前办公自

3、动化等领域人才数量充足,但在游戏、电子商务、网络存储等领域,相应的专业人才则严重不足。2018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却不到3000名。 其次,IT专业毕业生应用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的IT毕业生难于胜任企业的工作。事实上,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之间存在差距,工作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属正常现象。不过,国外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一般不是太大,通常由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来解决。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的学科式培养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过低,而且企业多数不愿意付出巨大人才培养成本,致使这一问题变得难以解决。 再者,IT类

4、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复合程度不够。从最能吸纳IT人才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来看,承接离岸外包要求人才具备国际化、标准化、工程化能力2,包括适应国际业务沟通的外语能力,对软件开发流程管理标准CMM的了解和执行能力,对国际流行建模与开发工具的使用能力等,这些都是我国地方高校IT类毕业生的软肋。直接导致我国企业在IT生产服务外包、IT运维服务外包、IT设计服务外包、BPO3这一价值链中,还是以处于低端的生产服务外包业务,以及呼叫中心等低端BPO业务为主。 2009年3月28日在天津举办的“2009中国天津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软件企业和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及来自天津地方院校

5、的代表一致认为从一方面看,国际金融危机会对IT人才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IT人才需求的大趋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IT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从另一方面看,应对危机更需要企业加大服务外包力度,以降低生产成本。这就为我国的IT服务外包产业,尤其是BPO带来了更大的机遇,IT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关键是IT类大学生如何提高外语实用能力,国际标准化业务交流工具使用能力,如何构建合适的知识结构。 不同地区IT产业发展与应用重点不同,对IT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别。就天津地区而言,首先,作为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之一,IT服务外包产业是重点发展方向,IT人才的国际化、标准化首当其冲。

6、其次,作为国际化港口城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当属必然,急需相应的复合型IT人才。再者,按照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复合型农业IT人才培养复合长远发展需要。此外,随着天津计算机制造、动漫游戏,以及3G通信产业的发展,IC、嵌入式、游戏等各类人才的需求也会实现进一步的快速增长。 2地方院校IT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 在提倡高校自主办学的今天,每类学校,甚至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4,并以此确定自身的科类目标定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同类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侧重,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按照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职能与科学定位5,地方院校的IT类本科专业,要找准自身定

7、位其实并不困难。首先,从高校层次上看,地方院校多属教学型院校,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就业,因此要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其次,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数量最大的还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服务于IT应用、系统维护、管理、及技术推广的技术工程师。在专业教育内容上,应以技术教育为主,既有别于以理论教育为主的部属理科院校,也不同于以工程教育为主的部属工科院校,更不同于以经验技术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综上所述,地方高校IT类专业要立足于IT应用教育,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IT人才。例如面向农业领域培养农业IT应用人才,面向建筑与房地产开发领域培养建筑IT应用设计人才,面向商务与金

8、融领域培养电子商务人才,面向地方工业,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培养相应IT应用人才和服务外包人才等。 3地方高校IT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3.1IT类专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根据地方院校信息类专业的基本定位,对应的课程体系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板块构造模型6进行相应的建设。其基本架构包括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专业技术和技能教育、以及兴趣与爱好培养四大板块构成。其中专业技术和技能教育板块主要解决如何使IT教学突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提高学生在专门领域的IT应用能力。按照技术活动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分三个层次予以安排 (1) 应用导论课程,主要介绍

9、IT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导向。这部分虽然没有实验、设计内容,但必须加强相关典型应用系统的演示教学。 (2) 工具、方法类课程,例如C+、HTML与HTML、SQL Sever、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每门课程采用实践导向的单元组合结构,每个单项单元内容包括IT应用问题、使用该工具或方法的某项功能解决所给应用问题的具体过程,结合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工具(某项功能)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有一个综合单元,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该门课程的工具和方法解决综合性IT应用问题。 (3) 综合应用类课程,这类课程要体现地方院校IT类专业的特点,按专业应用方向,以项目活动为主

10、线索组织课程内容。面向农业领域的可以设置农业智能决策技术、设施农业测控技术等方向;面向商务与金融领域的可以设置电子商务技术、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等方向;面向建筑与房地产开发领域可以设置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居住环境仿真与虚拟技术等方向。每门课程以应用系统开发中的主要活动为主线索,按活动顺序安排课程单元,结合实习、综合应用设计,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完成IT项目开发。 3.2课程内容选择、组织与教学实施 从课程内容上看,学科型教育模式强调建构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学生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只是用于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的。而实践导向型教育模式则强调以实践

11、过程和实践知识为主体,让学生将多数时间放在实践知识的学习上7,理论知识是依附于实践过程的,具体内容和深度取决于实践过程的需要。 根据地方院校应用型IT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更多地倾向于流行的实用工具、技术与规范的应用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中相关结论的使用而轻其推导过程;要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课程内容组织上,要强调以实践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本身的逻辑为中心。按照“问题解决方法必要理论说明”的流程组织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技术活动项目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实践过程而不是书本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习效果的考核

12、评价方法及形式 地方院校应用型IT本科教学采用实践导向模式,因此不能再沿袭书面形式为主的考核与评价形式,应以工作样本为主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6。在评价模式上则要提倡多元化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课程层次、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以保证考核与评价的易操作性、合理性、客观性和真实性。例如在评价方式上,工具类课程与综合应用类课程应有所区别,对工具类课程,可以通过题库随机抽题,现场编程和上机操作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综合开发类课程则可采取“课程设计”进行期末考核,通过查重、答辩等环节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在评价内容(指标)的设计上,不同的教学环节要有所不同。工具类课程

13、主要考核学生的编程(设计)和操作技能,实习环节考核与评价则涉及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工作业绩、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等内容。此外,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进行课程层面的期末评价,更要注重课程单元层面的微观评价,以及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 5实施地方院校IT类专业教学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方院校实施IT类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等多方面的因素,统筹规划,妥善处理好以下问题。 (1) 特色专业应用方向的确定要切合地区和院校的实际 专业特色是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错位发展的关键,有特色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发展。然而,专业特色的

14、形成必须基于特有的背景和条件。在构建专业特色时,一要注意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大前提,面向本地区IT产业及应用领域的实际发展需要;二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例如贸易类院校一般应以IT商务应用为特色,农业类院校一般应以IT农业应用为特色,依此确定特色应用专业方向。 (2) 教学条件建设必须基于专业应用特色构建的需要 在教学条件建设中,要以适用为原则,紧密围绕专业应用特色构建需要来进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引进人才不要过分追求高学历,而要注重教师的开发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应用背景知识+IT)、丰富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探索精神的人才应该作为首选目标。在实验室建设中,不要在基础实验室

15、建设上进行攀比,要把有限的投入用于特色实验室建设,例如农业应用类的仿真与虚拟农业试验室、3S技术与精细农业试验室,金融类的金融信息管理模拟仿真实验室等,为特色专业应用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3) 要将专业特色与能力培养目标有机融入课程与教材 课程体系和教材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关键,IT教育创新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开始,深入细致地做好研究与试验工作。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注意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各种能力和复合知识结构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应用背景知识、工程化和国际化知识,并针对专业特色应用方向设置好专业选修模块。在教材建设上,要积极鼓励教师根据特色课程建设需要自编教材、内部讲义和实验指导

16、书。例如面向农业应用的仿真与虚拟农业、设施农业环境计算机测控等;面向金融与商业的金融信息安全管理技术等;面向建筑与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居住环境仿真与虚拟技术等。对于通用IT课程,也要根据培养目标的变化,围绕案例、实验内容、理论内容、组织方式等进行重新规划,编写适合应用型导向教学使用的新教材。 6以提高应用开发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与考核机制的探索 IT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培养质量评价考核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与其他专业相比,难度更大,也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各校必须借鉴现有成功经验,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在实践环节上,可以从低到高,从单科到综合,构建课程设计、教学实训、教学实习和专业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实践平台。更要注意探索建立校内外结合,产学用结合的各种实践教学基地。在考核环节上,对工具类课程以上机编程或使用操作代替笔试,对开发类课程采用“课程设计”进行期末考核等,自然地引导和促进学生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此外,对于实训和实习,还要结合行业或企业的情况,探索校企结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