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97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美学视域中的初中数学教学 摘要:美是能令人心向往之而主动追求的,教学上的美更能发挥其吸引学生主动追求、积极探索的功效。在数学课堂彰显教学美应该从让学生认识数学外在美、让学生认识数学内在美、让学生认识数学动态美等几方面入手。 新课程的最大亮点就是把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地位转变为主动获取姿态。不言而喻,被动接受与主动获取两种姿态的不同,其效果肯定是大相径庭的:被动接受往往是不自主的、苦不堪言的;主动获取是积极主动地、欣欣然的。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到

2、实处的关键。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挖掘数学教学过程的美、展示数学教学过程的美,让数学教学本身有足够的吸引力是比较理想的选择。那么,应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示数学美呢? 一、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外在美 数学概念与图形的简单与对称性,是数学美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时认识数学的外在美。例如,在讲授“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问:我们都知道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然后接着提问:在下面的图画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在数学中

3、的图形是孤立的,一旦放在图画中,它就具有了美感,教师在教学当中利用图画可以让学生很自然的发现数学的外在美。 二、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过程蕴含着美,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的内在美。例如,图1是一个日历,在阴影的方框中有9个数,咱们计算一下这9个数的和。 学生经过计算,一致认为结果是90,教师问学生是怎么计算的,学生答:用交换律和结合律,2与18,9与11,3与17,4与16分别相加都是20,四个20是80,再加上10就是90。教师接着引导:看一看图2,阴影中的9个数还能用原来的方法算吗?学生认为但不完全能用。教师:我可以用比你们快得多的方法算出来,你们信吗?学生既惊异又期待。教师:大家看,阴影部分中心的那个数与这9个数的和有什么关系?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中心点的那个数是这九个数和的九倍。这样,学生就会在数学过程中体验到美的存在。 三、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动态美 数学美不仅仅是静态的,它也是如音乐一般有着无穷的动态之美的。乐音是指每一个具有周期性振动的声音,简单的周期振动就是音叉振动,与之相类似的周期振动有弹簧振动与单摆振动,凡是这样的振动都被称做简谐振动,而所有的乐音都如正弦函数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变化带来的整个图像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动态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