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02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语文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性 语文名师独“特”在何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钱梦龙、于漪、李吉林、于永正、赵谦翔、程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发现这些名师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独特不在于上天的特别眷顾或者天生的奇异才能,而在于他们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着,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我。本文以赵谦翔、胡明道、李镇西三位名师为例,从有信念、有思想、有爱心、有反思等四个方面,探讨他们独“特”之处的共性。 一、“特”在有信念 为信念去投身辛苦的、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

2、是快乐的。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奉献。基于崇高的教育信念,名师也因此而创造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因历史和家庭的原因,赵谦翔老师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学习。在生产队时,别人吹牛打牌,他读外语背古诗文;当代课教师,别人只图换工分儿挣钱,他却一门心思为了学生,备课、上课、家访,忙得不亦乐乎。中学读书时,他从未打算将来当老师,可一旦当上老师,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职业,爱得如歌如梦、如醉如痴教书育人成了他“诗意地栖居”。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非凡的成绩,赵老师由代课教师一步一步成为了全国十杰名师。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一生的教育追求,他凭着

3、这样的信念,25年如一日,一直在工作中践行着、反思着、记录着,并把他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细腻的爱都化作了那一段段、一章章铅印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创作的影子,也仿佛激活了我们对教育信念的烤问。教育信念集中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 为什么像赵谦翔、李镇西老师等能成为真正的名师?而一些老师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越来越麻木,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著。这些名师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被自己的私利所驱使,把教学成绩当做自己追求的目

4、标,整天埋在学生的试卷里,急功近利地逼着学生考出好成绩。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你便会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而且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就会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获得教师幸福感,在教育中实现生命的意义。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者只有用教育信念作支撑,才能关注人的精神成长,不至于在观念上落入“应试”的窠臼。名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对“真教育”的不断追求和实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大家。 二、“特”在有思想 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

5、独立思考。这些名师都有自己观察世界、体察人情、对待世事的途径和方法,思考一切,而不盲从。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力推进的历史阶段。在这新的历史阶段,是积极弄潮还是消极随潮,新生代的名师在新的课程改革搏浪中前进并作出新贡献,他们结合自身体验,有着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为很多教师提供了解惑的钥匙和指路的明灯。 十多年前,曾饱尝应试教育之苦的赵谦翔老师坚决改做素质教育改革的先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语文新课程改革这一民心工程,其“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将唐诗宋词这一绿色阅读注入学生血脉,以达诗化育人。当别人搞题海战,为升学率而忙乎的时候,他并没有劳其筋骨地配合

6、应试教育培养徒具血肉之躯的应试机器,而是在反思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和两轮教改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绿色语文”的新理念,他的学生吟诗赋词、才华横溢,不禁让人叹服,真正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他特别关注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既教学生读有字之书,又教学生读无字之书;既教学生学作文,又教学生学做人,努力实现升学与素养双赢。 湖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是“学长式教学”的首创者。“学长式教学”是教育者以“学习论”为核心理念,以开发学习个体潜能、培养全员素质为目的,以“先学者”身份组织丰富的课堂生活,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习得读写能力并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教学论,要求用时代的视角对教师观、

7、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予以重新定义、重新阐释。其思想挑战一系列教学观念,以它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教会学生学,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适应了时代对人才成长的高速、高量的需求。 名师成长的经历已经告诉我们,做教师,就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独立思考,敢为人先,保持个性,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位教师不一定非得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位教师最起码应该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人。当下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有许多前瞻性的课题,还有不少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的问题,需要去研究、突破、创新。青年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常有自己新异的想法,不断优化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主张,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特”在有爱心 教育家夏?D尊先生

8、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想这就是教育的真谛之所在,硕果累累的名师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赵谦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名师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他们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中所收录的17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录,不管学生的发言是精彩还是拙劣,是全

9、面还是偏激,是成熟还是幼稚,或者说对于学生所有的发言,李老师都能以宽容尊重的心态接受并欣赏学生的见解,或者充分地予以肯定,或者将其视为一种资源而加以开发利用。这样平等的交流,完全打破了师生间传统固有的隔阂,既是一种民主情怀的表现,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读做最好的老师,有一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应该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这句话看似平凡,却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深深的爱。正如他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

10、师自始至终都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学生的心田,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 四、“特”在有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和直接有效的作用。李镇西对此诠释得非常好“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

11、,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 90年代初,素质教育的呼声在教育界风起云涌,赵谦翔老师也开始学习素质教育的新理论,反思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开始了语文改革实验的探索。两次呐喊,两次反思,形成了他语文教育的两次变革“九三变法”和“九六革命”,进一步深化生成“绿色语文”。胡明道老师也在不断反思、实践中形成和完善“学长式教学观”,认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对教学应具备这样的反思眼光用理想的眼光看现实的教学;用发展的眼光看过去的教学;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教学;用辩证的眼

12、光看失败的教学;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教学。” 可见,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的过程。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并及时做好记录,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目前语文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有许多内容需要我们实践,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如怎样理解和落实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问题。语文教师更应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有信念、有思想、有爱心、有反思是名师“独特”之处的共有特征。名师都不满足于现状,都没有在现有状态下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追求更优质、更卓越的教学,探索更多的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