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43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的教与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课程,语言又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尤其是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现代性趋势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眼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课堂 语文 教学 G622.0 A 1003-9082(2018)06-0218-01 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涵义,分清不真实对话的成因,洞悉师生之间真实对话的特征,进而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对话,由此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将自己从教近三十来的教学经验与现代

2、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所谈的一点认识。 一、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样的,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等创设情境,同时还可以运用学生的模拟行为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便让学生学为学生想学。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的是兴趣。兴趣就是学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能力倾向。为此,我在教学的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平时每

3、节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每课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找到的资料和我制作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使学生进入到课文的写作背景中来。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大家都很明白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诸要素组成。 针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这种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核心就是贯彻教学民主,老师不能再搞一言堂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语文教学程式大多是由老师讲、板书,学生听、记、朗读、提问穿插其中,即讲读法。现在的教学,一切为

4、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在班级成立若干学习研讨小组,把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分配给各小组,让学生自己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自己找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备课、讨论等到教学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这一小组推选主讲人讲解,其他人进行补充。其它小组的同学也绝不闲着,为了上课时向主讲人质疑,自己往往事先都要精读课文,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舵手作用,适时地点拨,校正“航向”。 三、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究学习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把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

5、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相结合。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视为重点,要充分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这时老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知和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在学习中也真正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四、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识字和

6、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阶段性目标有机融合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自然渗透现象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新版的小学一年级课程改革教材,配备了大量的彩色插图,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直观需要,为教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材内容多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接受、理解、记忆;教材中每课课后练习也改变了以往单一呆板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如何利用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使全体学生达到最佳受益程度呢?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一种“大语言观”意识。其体现在对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有一个统一的和整体的认识,不应该把拼音、字

7、、词、句、段、篇等割裂开来,应该结合每课的内容灵活地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就为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了拼音、识字,还极大地丰富了对词语的积累,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潜能。 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形象性的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语言固然需要感染力,但是要达到对学生的最佳影响程度,就不能不注意肢体语言与形象性语言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家都知道一年级教材内容具有生动、形象、易读、易记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达到记忆、理解的最佳状态,我的做法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教师示范读。教师示范

8、读课文时要用优美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去感染学生;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用学生喜闻乐见、乐学的方法,达到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质量的提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师生在“读”上的对比,学生发现了不同,找出了差距,确定了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全身心参与”这种学习方式和习惯,学生读书也从最初的模仿老师,逐渐体会到用内心去感受学习内容;用动作和表情来强化自己内心的和学习对象的印象;用感情去体会文章内容,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样,学生读、说、写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

9、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总之 “教与

10、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应改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归纳、你熟记。”和 “一幅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应紧跟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结合语文教学改革,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样教师才能早日实现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应手。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