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47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逐渐提高,高校大学生参加各类海外研修的数量逐渐增多,一些学生也受到国内外不同思想的巨大碰撞和冲击,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分析海外交流研修大学生的特征,立足海外研修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当前针对海外研修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挖掘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二是务实网络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模式;三是拓展学生组织形式,推动学生自我教育;四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动引领身边学生。 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G641

2、 A 1002-2589(2018)09-024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国际的学术科研合作与交流日渐增多,高校大学生参加海外交流活动的意愿和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类海外研修机会也逐渐增多。如复旦大学规划,未来每一位合格的本科学生都可以获得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的机会。当前,较受学生关注的海外交流活动包括一学期或一年制学分互换的校际交流项目,以及在寒暑假期间由海外高校主办或承办的交流访学项目。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与海外交流提高语言能力、拓宽国际化视野、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或为留学深造做准备。然而当学生走出国门,他们往往受到思想上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3、资源、内容与方式面临许多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海外交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在国内接受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在交流期间得以延续,是当今高校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结合传播学、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海外研修学生的特征,力图立足海外研修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当前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挖掘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的实

4、效性。 一、海外研修学生的群体特征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赴海外研修的机会越来越多,海外研修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目前阶段,海外研修尚未覆盖到全体学生,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有赴海外研修的意向。因此,赴海外研修的学生群体具有一些特性。 一是海外研修学生普遍成绩优异,综合素质较高。目前,赴海外研修机会仍属于较为稀缺的教育资源,高校都有对于申请赴海外研修的学生的选拔机制,提供研修机会的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会设立申请条件。同时,有赴海外研修意向,并且学有余力积极申请海外研修的学生,往往也是积极上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符合申请条件并且通过选拔的学生,往往是成绩较为优异、外语水

5、平较高、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 二是海外研修学生三观初步形成,但尚未成熟稳定。根据目前高校海外研修管理机制,赴外研修的学生基本为本科三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高校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然而,赴外研修的学生整体年龄还较低,还处于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同时,此类学生在赴外研修前长期处于校园之中,与社会接触还较少。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赴海外研修是其第一次彻底离开熟悉的环境,加之国内外高校在管理方面的差异,多数学生需要住在校园之外,与社会、社区有更多的接触。在这样的过程中,社会接触较少、社会阅历较为单一

6、的学生,其思想与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冲击。 三是海外研修学生在外时间跨度具有一致性。对于赴海外研修的学生而言,一学期到一学年的时间跨度较为适中,往往是学生初步完成了适应期,并且对当地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尚未经历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冲击。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时间跨度,既能够让学生初步经历了陌生环境的适应,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避免了学生经历深层次的心理冲击,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更多潜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海外研修学生属于较为优秀的群体,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价值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批判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了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本素质,因而针

7、对海外研修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起坚固的社会主义信仰,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工作。而针对赴外研修学生在境外时间跨度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结合海外研修的阶段特征与需求开展管理与服务,将教育寓于管理与服务工作当中。 二、海外研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的思想冲击 我们肯定社会意识的多样性,接受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文化相互吸纳、融合,但并不意味着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拥护指导思想多元化1。由于多数赴海外研修学生的年龄尚小,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稳定,当面对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时,较易被各种价值观念所左右。 长期

8、以来,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下,学生思想风貌普遍积极向上,能够认同并践行我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然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仍未停息,意识形态层面的冲突依旧严峻。当学生赴海外交流,离开了熟悉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受西方各类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甚至有一些海外组织将中国学生作为“重点工作对象”,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危害,干扰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目前,西方盛行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而大学校园正是各类社会思潮的主要集散地。对海外研修学生而言,接触各类思潮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海外社会,开阔视野。然而,一些思想宣扬的“马克思

9、主义过时论”“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错误言论,对于价值观念尚处于形成期的学生而言,较易产生思想意识混乱,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甚至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认同。 (二)教育效果的时空削弱 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开展方式主要依托课程教学和第二课堂。课程教学是指学生修读的具有学分要求的课程,其中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第二课堂则是在学生课程教学之外,依托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形式,开展的各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引领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活动。长期以来,在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保障

10、我国高校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接近性。无论是课程教学还是第二课堂,都需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有效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然而,当学生赴海外研修之后,由于不再修读国内课程,课程教学的途径被客观切断。同时,由于空间的距离,第二课堂也难以覆盖到海外研修学生。海外研修学生与国内高校的时空距离极大削弱了现有各类教育途径的有效性,成为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又一大挑战。 (三)朋辈群体的环境影响 在青年成长过程中,朋辈群体对于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而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群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互相学习、自我教育。 当学生赴海外研

11、修后,离开了国内的朋辈群体,在海外学习生活中,更多需要和海外的学生、教师交流,融入当地的群体成为他们尽快适应海外生活、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方式。然而,海外的学生群体具有多元的文化和教育背景,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我国学生与海外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多元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会通过海外学生的言行举止传达给我国学生。这些多元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帮助我国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对不同国家社会了解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思想混乱和价值观扭曲,危害我国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进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三、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实践基础尚待加强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高地,高校提

12、升国际化水平,鼓励学生赴海外研修学习,是希望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目标的实现,是以高校教育对学生成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为基础的。 然而,近年学生出国交流人数的跨越式增长,造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困难,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项工作还没来得及梳理和思考,甚至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存在的必要2。同时,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落后于学生群体,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本身缺乏海外生活经验,造成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过程中经验材料的缺乏。可以说,针对出国交流学生

13、教育引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非常薄弱,严重滞后于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速度。 (二)部门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我国高校海外研修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然而,目前尚未形成海外研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多部门协作体系。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学生赴海外研修,从选拔、赴外到回国,涉及外事、教务、学工等多个部门。由于缺乏体制机制保障,各部门关于海外研修学生的信息很难做到及时充分的交流共享。 育人是我国高校的核心工作与目标,学校的各部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共同努力、紧密配合。因此,海外研修学生的教育工作也需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及时交流分享海外研修学生的各类信息,为海外研修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共

14、同努力。 (三)海外教育环节尚待完善 根据学生海外研修学习的流程,我们一般将教育工作划分为行前教育、行中教育、归国教育三个阶段。行前教育在项目选拔开始时直至学生赴外期间进行;行中教育指在学生海外研修期间,学校的各类联络、管理、服务工作;归国教育则指学校在学生海外研修结束归国后进行的教育工作。 近些年,各高校在行前教育、归国教育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行前教育一般会依托班级、学院和各类项目开展,涉及海外高校介绍、目的国法律风俗、学分转换办法、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学校对于归国教育也较为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会针对归国学生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归国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15、然而,在行中教育方面,我国高校的方式方法则较为单一,集中在基础的管理服务和联络工作。在实践中,我国高校海外研修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两端较多,中间薄弱”的特征。 教育是连续性、系统性的工作,行中教育的削弱会导致海外研修学生思想引领出现内容断裂,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四、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如今,海外研修学生数量持续增长,海外研修越来越普遍,需要高校将海外研修纳入整体的学生教育发展体系当中进行考量。在海外研修学生管理涉及多部门的情况下,可以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从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信息,发挥不

16、同部门的工作特长,根据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教育寓于各类服务工作当中。 育人是高校的核心职能,是学校全体部门、教职员工共同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赴海外研修学习的教职工数量也越来越多。发挥海外研修教师空间上的优势,建立起海外研修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机制,用“网格化”的方式辅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夯实网络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针对空间距离带来的海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难,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渠道弥补空间距离造成的联络困难。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的统计,截至2018年12月,网民总体规模6.88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而即时通

17、信用户规模则达到6.24亿,较2018年底增长了3 632万,占网民总体的90.7%3。由此可见,互联网社交和即时通信工具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群体)联络交流的重要手段。新媒体工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是面向海外研修学生开展教育引领工作的重要手段。 当前,“网络党建”已成为海外研修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高校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组织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党务视频会议、党务学习博客、在线支部会议等形式探索开放式的党员管理模式4。我们可以借鉴党建工作经验,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以班级、年级为单位,通过线上主题班会、在线讨论、微信订阅号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18、观教育贯穿到学生海外研修学习的过程中。 (三)拓展学生组织形式,推动学生自我教育 开展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一直以来,高校在教学育人工作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如今,赴海外研修的学生在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中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在海外的地域分布特征,将临近地域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建立起学生小组开展教育管理,发挥小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学校层面帮助地域临近的同学组织在一起,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能够加快赴外学生快速适应海外的生活环境,同时帮助学生们通过相互的交流学习,提升明辨是非、批判思考的能力,防

19、范海外错误思想与价值观念的侵蚀。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小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小组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与价值观教育工作。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带动引领身边学生 如前文所述,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朋辈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发挥优秀学生对其身边同学的带动作用。 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成绩优异、思想进步的群体,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学生党员也普遍树立起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于海外社会的各类思想观念也具有较高的辨别、批判能力。因此,海外研修的党员学生能够成为海外研修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可以建立以海外研修党员为中心的联

20、系机制,以学生党员群体本身作为一种途径影响其身边的同学,发挥党员群体的带动作用。 (五)依托外部资源渠道,形成有效育人合力 高校在开展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依托自身力量之外,还应该充分借助其他资源。随着我国国家地位的提升、与国际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我国驻外使领馆、驻外企业机构、留学生协会等组织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驻外使领馆等机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对于海外社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因而这些组织机构可以成为开展海外研修学生思想教育引领工作的重要外部力量。高校可以与海外研修学生所在国家、地区的使领馆、中国企业、留学生协会合作,共同开展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

21、科技成就等主题相关的活动,让海外研修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祖国、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同时,通过加深与中国企业驻外机构的合作,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期关系,通过此类机构联系、服务、影响海外研修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成长。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

22、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青年的教育引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高校也应该善于借助外部资源,通过加强与外部组织机构的合作,探索新的海外研修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推动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引领工作有效进行。 1陈红,张福红.西方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3、2018(1)79-8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邹惠.加强和改进高校出国交流学生的思想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63-6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E

24、B/OL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018-05-02.http/ 01/P020180122469130059846.pdf. 4郭强,孙秀成.信息化视域下海外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模式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为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3)100-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