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47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的英译研究 有关宋玉神女赋中是否存在王、玉文字错讹,亦即神女赋梦主为楚襄王还是宋玉,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沈括有关王、玉文字错讹的观点与洪迈对神女赋文义逻辑的解读,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在文选版刻上有所实践。在神女赋的英文译本中,何可思、孙大雨与康达维均认为存在王、玉文字错讹,梦遇神女者为宋玉而非楚襄王。这一现象映现出文本翻译中译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 源语文化;神女赋;英译;王玉之辨 H315.9;H159 A 一、宋玉神女赋英译中的王、玉之辨 有关宋玉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即梦遇神女者为楚襄王还是宋玉,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要点。自宋代沈括首先提出疑问,时至今

2、日,学界尚未有定论。在海外汉学研究中,虽未有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专篇论文,但对宋玉神女赋的翻译,本身即可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选择,即有着考辨异文的功用,而在文本翻译背后则隐含着译者主体对源语文化的接受。 已知的宋玉神女赋译文,主要有德国汉学家何可思(Eduard Erkes)的英译本、奥地利汉学家赞克(Erwin von Zach)的德文译本、法国汉学家马古烈(Georges Margoulis)的法文译本、日本学者小尾郊一的日译本,以及美国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的英译本,此外,国内尚有诗人孙大雨的英译本。在神女赋英译中,针对宋玉神女赋中的王、

3、玉之辨,何可思、孙大雨、康达维三位译者均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式,即认为梦遇神女者为宋玉而非楚襄王。 何可思的译文刊于通报(Toung Pao)1928年第5期第387至402页,译文名为“The Song of the Goddess”。何可思当是以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扫叶山房石印出版的清人于光华所编评注昭明文选为底本,全文分为六段,先列中文原文,后附英译。译文之前附录并翻译了于光华引述的张凤翼文选纂注及何焯义门读书记关于王、玉二字的辩证,于氏并称“据此则王寝、王异、王曰晡夕之后、王曰茂矣,诸王字皆作玉。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玉曰状如何也,诸玉字作王。”但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仅在他认为所当改正的

4、王、玉字下注明改字,正文并未径改,张凤翼文选纂注则径改。1何可思所引神女赋原文亦径改,并在注释中称系根据序文与评注而改。2 孙大雨于1974年进行了神女赋的英译(A Fu on the Divine Lady),后收录在上海外语教育2018年出版的古诗文英译集中。孙大雨在英译之前先列了中文原文,但并未提供译文参考的版本。与通行的胡刻本文选所收录的神女赋相比较,孙大雨所引中文存在着讹、脱、衍、倒诸问题。孙氏所引中文本也径改王、玉二字,在翻译中也并未注出依据,而仅从文学角度重述了梦遇神女这一事件。3 2018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康达维教授翻译的文选第三卷,即Wen xuan, or Select

5、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3 Rhapsodies on Natural Phenomena, Birds and Animals, Aspirations and Feelings, Sorrowful Laments, Literature, Music, and Passions。神女赋(Rhapsody on the Goddess)隶属于“情类赋”(Passions)中。与何可思、孙大雨不同,康达维并未列出中文原文,而是直接进行翻译。康达维对文选的翻译并未标明依据何种版本,而是在翻译过程中借鉴不同的研究成果,有所选择。以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

6、而言,与何可思、孙大雨相同,康达维也以宋玉为梦主。在while Song Yu was asleep(其夜玉寝)的注释中,康达维对此进行了行文逻辑上的解释,他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沈括对“白”和下文“王览其状”的怀疑,并根据这一观点在翻译中对赋文进行了改写。4 今以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南宋尤褒刻、李善注文选与1985年影印宋刊六臣注文选中宋玉神女赋为参照,并将三位译者所引原文及译文中有关王、玉之辨者附录于下 其夜王寝,果(六臣注本无“果”字)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王(六臣注本作“玉”)曰“状如何也?”玉(六臣注本作“王”)曰“茂矣美

7、矣,诸好备矣。”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尤刻本文选)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王曰、状如何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他人莫睹。玉览其状。 In this night Yh, when asleep, really dreamt that he met with a goddess. Her form was very beautiful; Yh was astonished about her. Next day he disclosed it to the king. The king said What was th

8、is dream like? Yh said After the evening,an energy of mind, ecstatic and abstruse.The king said How was her form? Yh said She was blooming, she was beautiful! All her beauty was perfect.Of other men, nobody had looked at her. When Yh beheld her form, her form grew lofty.(何可思) 其夜玉寝,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以

9、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他人莫睹,玉览其状。 That night, Yu slept and dreamt of meeting the Divine Lady who was so debonair. Being surprised, he told the king about it the next day. The king asked “How was thy dream?” Yu replied “After the middle of yester afternoon, My senses was co

10、nfused.”.The king asked “How did she look like?” Yu replied “Beauteous and excelling. The centre and peak of delight.” .Yet others could not see her, While I alone had this right.(孙大雨) That night, while Song Yu was asleep, he actually dreamed of having an encounter with a goddess whose appearance wa

11、s extremely beautiful. Song Yu wondered about this, and the next day he told the king about it. The king said “What sort of dream did you have?” Song Yu replied “After the late afternoon watch My spirit felt befuddled and confused.”.The king said “What did she look like?” Song Yu replied “She is mag

12、nificent, she is gorgeous. Beautiful in all respects!” .No one else could see her; Only I saw her form.(康达维) 二、源语文化视域下的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 在对神女赋的英译中,有关悬而未决的王、玉是否错讹问题,德国汉学家何可思、中国诗人孙大雨与美国汉学家康达维三位译者均认为文本存在错讹现象,梦遇神女者应当是宋玉而非楚襄王。何可思的译文发表于1928年,康达维的译文发表于2018年,在近70年的时间内,针对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三位译者均采用同一种解决方法,这一现象映现出译者主体对源语文化的考查

13、与理解。查明建、田雨指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5在翻译主体中,译者相对于作者、读者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但译者的翻译,首先必须依赖于文本,译者首先是作为读者而参与到对文本的阅读中。许钧认为,“译者在翻译原作的过程中,首先就是一个阅读者。阅读原作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是翻译的一个重要阶段”6。从这一角度而言,译者主体性首先反映在作为读者身份的译者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在古典文献的翻译中,尤其重要的是对文本的选择,文本的选择又受到译者主体对源语文化接受的

14、影响。以神女赋英译而言,源语文化主要表现在沈括之说在学术界的接受和对文选版刻的影响,以及基于文本的文义与逻辑解读。 (一)沈括之说在学术界的接受 宋玉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起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沈括的疑问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王曰若此盛矣”与前“王曰”重复;二是襄王对宋玉不当用“白”;三是“玉览其状”与前文不一致,因此怀疑梦遇神女者为宋玉而非楚襄王。自沈括首倡王、玉错讹,宋玉梦遇神女之说以来,姚宽在西溪丛语、张凤翼在文选纂注、何焯在义门读书记、胡克家在文选考异等中均持此说,论证要点并未超出沈括。与此相对,则有赵曦明、冯浩、张惠言、黄侃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王、玉并无错讹,梦遇神女者仍为楚襄王,并针

15、对沈括之说逐条分辨。沈括与黄侃等人的观点均是从文义入手,而没有版本异文依据。胡克家文选考异认为王、玉错讹源自五臣注。7黄侃曾得见日本古钞无注三十卷本文选,其中王、玉二字均与沈括所言相同,遂称“岂徒神女玉、王互讹,证存中(引者按即沈括)之妙解”,与上引黄侃文选平点中的观点不同。日本学者岛田翰论残卷子本文选时亦称“今观此本所存神女赋,王与玉正与今本相反,盖梦之者宋玉,问之者即襄王也,文义于是始归于正矣。”8此则是从版本校勘角度支持沈括之说。 以上所引诸家之说,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襄王梦遇神女与宋玉梦遇神女,其辩争的核心即在于王、玉二字是否有错讹。国内学界对此问题亦各执一端,至今未有定论。但从学术史

16、上来看,沈括之说无疑占据上风,并深刻影响到明清文选的版刻。 (二)文选版刻中的王、玉之辨 明人张凤翼文选纂注是第一个将神女赋中王、玉二字径改的文本。清代前期编修四库全书,此书虽未入选,但仍入存目,提要即称“其论神女赋王字讹玉,玉字讹王,盖采姚宽西溪丛语之说,极为精审”9,可见这一改定在清代当极受推崇。此外,明代陈与郊文选章句、邹思明文选尤、王象乾文选删注,清代洪若皋文选越裁、方廷文选集成等所刊神女赋均同张凤翼本径改王、玉二字。在版刻以外,对神女赋的研究也受到张凤翼文选纂注的影响,李景?辉谄渌?考察的九种重要的清代选学著作中,发现有七种“皆受张氏纂注谬改王玉所惑,沉迷雷同”,另二种则态度两存。在

17、文选刻本之外,早于沈括的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卷八八二所引神女赋文本已有未改与改之异10,陈第屈宋古音义卷三所引神女赋亦据张凤翼观点径改11。费经虞雅伦卷四12、江有诰楚辞韵读13也径改而未标注原因。由上可见,张凤翼对王、玉二字的径改既是对沈括等人观点在版本上的实践,也对明清的文选刊刻与选学研究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文义与逻辑解读 在文本选择之外,译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受到源语文化的影响。沈括之说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赞同与响应,首先在于其使容易引起后人误会的神女赋文本在重新整理之后显得文从字顺。六臣注文选所收神女赋文本是以“王梦、王白玉玉问王答玉再问王再答王要求玉赋”的情节顺序展开,李善注文选所收神

18、女赋文本是以“王梦、王白玉玉问王答王问玉答王要求玉赋”的情节顺序展开。在沈括及持类似观点的学者看来,前者存在“白”字的使用不当与两次“王曰”的逻辑冲突,后者则使两次问答的主体产生了逻辑混乱。而经沈括等人修改后的文本则以“玉梦、玉白王王问玉答王再问玉再答王要求玉赋”的顺序展开,消除了六臣注本襄王再答之后要求玉赋的重复,也消除了李善注本王、玉问答在逻辑上的混乱,实现了对话顺序的有条不紊。另一方面,将赋文中的“王览其状”修订为“玉览其状”,使赋文与宋玉叙述者的身份相符合。进而,将梦遇神女之事归于宋玉而非楚襄王,便使得深受儒家传统影响下的学者避免了“王父子皆与此女荒淫”14的伦理尴尬。总体来说,尽管这

19、一改动并未意识到其牵强之处,但沈括的改正对于理解文本与重新阐释仍有所帮助。 三、神女赋英译对源语文化的接受 总体而言,沈括所提出的神女赋王、玉错讹说在学术界影响极为广泛,先有张凤翼等人于刊刻时径改文字,后有日本古钞无注本文选文本作为旁证,沈括之说已被学界所广泛接受。虽有赵曦明、黄侃等人的反驳,但势力既微,影响亦小。黄侃之后,如袁珂宋玉神女赋的订讹和高唐神女故事的寓意15、简宗梧神女赋探究16等论文均赞同沈括之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提出异议,重新探讨这一问题B11。海内外学者选择沈括之说或依从沈括径直更改文字的文选版本而从事神女赋翻译,也受到这种学术影响。 早期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的接

20、受、尤其是在翻译中对底本的选择,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尚不能如今日一般选择经典版本。有关文选何种版本最优,亦历经胡克家、斯波六郎、程毅中、白化文、傅刚等数代学者的探讨B12。对于早期的何可思与孙大雨而言,尚未能见及斯波六郎等人关于文选版本的研究,故其对于翻译底本的选择只能根据当时所能见及的通行的文选版本。何可思选择以评注昭明文选作为翻译的底本,既有可能是此本汇集各家评论,在当时影响较大B13,评注本易于理解,或也当与此本接受主流的沈括与张凤翼文选纂注观点有关。孙大雨虽未标明版本,但其所引原文中删去“果梦与神女遇”中的“果”字,或也受到胡克家文选考异的影响B14。康达维则在参考诸家学说的基础上选择沈

21、括之说。要而言之,三种译本或多或少都当受到张凤翼文选纂注径改王、玉二字的影响,追溯其源头,则在于沈括之说在学术界的重要影响。沈括之说是有关王、玉之辨的主流理论,而张凤翼文选纂注及其影响下的其他版本则是这一理论在版刻上的具体实践。何可思所依据的评注昭明文选与孙大雨可能参考的文选考异均受到沈括之说与张凤翼文选纂注的影响,康达维则直接接受沈括之说。选择在中国学术界内占据主流地位的沈括之说及其实践的文选版本,是作为西方文化圈的他者身份的译者在受到源语文化影响下,在选择翻译文本时所能实现的最佳选择。 此外,何可思、康达维等选择根据沈括的意见改正文本,也是从文义与文本的内容便于理解出发,同时也考虑到中国传

22、统文化、伦理观念的影响。比起依据李善、六臣注本文本直接翻译,依据改动后的文本翻译对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也具有重大作用。 由源语文化影响而言,在文本选择方面,三位译者均采用了在中国学术界影响最大的沈括学说及其相关版刻文本,并在对文本的理解与接受上着重考虑到了行文逻辑与文本的可读性B15。段峰指出“翻译行为包括了从源语文化、作者、作品、译者、译著、读者到译语文话的诸多构成因素。翻译研究的重心从源语文化转向译语文化,转向译语文化对源语文化的接收。”17何可思、孙大雨与康达维对神女赋的英译,正表现出作为主体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源语文化的接受与选择。 注释 日本对神女赋的翻译实际上有多种,参见牧角锐子的

23、日本研究文选的历史与现状,载俞绍初、许逸民主编之中外学者文选学论著索引,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210-213页。本文所引对宋玉神女赋翻译的介绍来自于康达维的注释,见Wen 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3 Rhapsodies on Natural Phenomena, Birds and Animals, Aspirations and Feelings, Sorrowful Laments, Literature, Music, and Passions. Compiled by Xiao Tong. Translat

24、ed with annotations by David R. Knechtg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341. 何可思在注释中提到神女赋在评注昭明文选第25b-26b页,正与扫叶山房本页码相同,考察扫叶山房本出版在何可思译文发表前,何可思当是以此本为底本进行翻译的。 何可思所引丁光华语脱去“白玉”二字,今据评注昭明文选补足。见清人于光华编评注昭明文选卷四,扫叶山房石印本,1919年版第25页下。 对孙大雨所引原文及译文的批评,参见吴广平的孙大雨先生英译宋玉高唐赋、神女赋指瑕,载职大学报2018年第1期。吴广平只提及

25、了讹、衍、倒三种情况,脱文则可以删去“果梦遇神女遇”中的“果”字为例。 参见沈括著、胡道静校证的梦溪笔谈校证?补笔谈卷一,上海古籍1987年版,第901页。沈括所见神女赋文本与现存各本有所不同。 参见刘志伟主编的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669-673页。 日本古钞本中王、玉的介绍及黄侃的跋语,见屈守元跋日本古钞无注三十卷本文选,载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第433-434页。屈守元先生在此文中认为黄侃跋语写在文选平点之后。杨明先生则认为跋语在前,文选平点在后,见杨明的是谁梦见了巫山神女关于宋玉神女赋的异文,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第50页注。 参见陈与郊

26、文选章句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5册,齐鲁书社2018年版第754页;邹思明文选尤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6册第465页;王象乾文选删注卷之四,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第45页下至46页上;洪若皋文选越裁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7册第784页;方廷昭明文选集成卷三,范轩藏版,乾隆32年刻本第8页下至10页上。其中洪若皋选文对原文有所删减。 李景?坏摹端斡瘛瓷衽?赋“王”“玉”辨,载殷都学刊2018年第4期第43页。于光华的评注昭明文选即是李氏所论的七种受到张凤翼文选纂注影响的选学著作之一。 赵曦明的观点见引于孙志祖文选考异及许巽行文选笔记许嘉德案语,孙氏、许氏同时引述沈

27、括观点。黄侃文选平点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其在古钞无注本文选的跋语则由屈守元先生于1992年文选学会议上介绍。 B11参见李景?恢?宋玉神女赋“王”“玉”辨,吴广平的宋玉神女赋梦主考辨,载云梦学刊2018年第2期;杨明的是谁梦见了巫山神女关于宋玉神女赋的异文,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三位学者均认为梦与神女者为楚襄王而非宋玉。 B12参见日人斯波六郎的对文选各种版本的研究,程毅中、白化文的略谈李善注文选的尤刻本(载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及傅刚的文选版本研究,北京大学2000年版。 B13扫叶山房本称评注昭明文选“一编甫出,不胫而走,海内学者,谈资博洽”。此本作

28、于乾隆间,而在民国时犹能印行,也可见其影响。 B14张凤翼文选纂注于神女赋径自删去“果”字而未加注释,受张本影响的其他各本也均无“果”字。胡克家文选考异亦称当删去“果”字。此外,六臣注本也无“果”字,当是传刻有误。六臣注本王、玉二字与沈括之说不同,当非孙大雨所据底本。孙氏可能是参考胡克家文选考异而进行了文本的径改。 B15康达维在注释中尤其强调了“the logic of the dialogue”,见Wen 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3411. 1张凤翼.文选纂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5册.济南齐鲁书社,20181

29、81. 2Ed. Erkes. The Song of the GoddessJ.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1928,25(5)394. 3孙大雨.古诗文英译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2018497-500. 4Wen 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Volume 3) Rhapsodies on Natural Phenomena, Birds and Animals, Aspirations and Feelings, Sorrowful Laments, Literature, Music, and Passio

30、ns. Compiled by Xiao Tong, Translated with annotations by David R. Knechtg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411. 5查明建,田 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18(1)22. 6许 钧.试论译作与原作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8(1)20. 7萧 统.文选.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1986890. 8岛田翰.古文旧书考.杜泽逊,王晓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2018147. 9永 .四库全书总目.北京

31、中华书局,19651733. 10李 ?P.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1760,3920. 11陈 第.屈宋古音义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48-250. 12费经虞.雅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0册.济南齐鲁书社,201866. 13江有诰.音学十书.北京中华书局,1993157. 14洪 迈.容斋随笔.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8458. 15袁 珂.神话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1982.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

32、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6简宗梧.汉赋史论.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7段 峰.文化视野下文学翻译主

33、体性研究.成都四川大学,201837.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

34、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责任编辑 文 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