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68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由过去的纯知识的质量标准改变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的质量标准,培养出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新型的人才。 新世纪以来,我们不断地提出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却很少人去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教学理念的改革要到什么程度才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够满足加快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的建设和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法”与“学法”存在的缺陷 1.高职

2、院校“教法”中存在着以下缺陷教师填鸭式多,学生参与式少。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是,一门课“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老师们的启发式教学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式互动远远不够,学生往往总是被动地听课,课堂上训练的是求同思维,其求异思维被大大地压抑,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结论型多,问题型少。老师总是强制让学生去记忆更多的前人已经验证的“正确答案”,极力避免一些所谓“无益的错误”,总是让学生们按照“正确答案”思考问题。学生们缺少提问的意识,讨论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统一模式多,发散模式少。高职院校采用的是统一指定的教材,不但制约了教师的自由发挥,还养成学生的应试恶习。教科书、讲稿、试卷都是统

3、一的,教学内容始终局限于教材范围内。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不善于查阅课外知识或通过其他渠道广泛涉猎知识。注重分数,轻视能力。中学基础性教育的惯性思维延伸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形成了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在学生们高喊着“60分万岁”的口号下,其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理论知识多,实践实训少。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形成了机械和教条模式的学习,过多地着重理论、轻视实践的问题,导致专业的理论知识难以和社会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普遍低下。 2.高职院校学生中也有与教法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学法”中也存在着以下缺陷在学习方法上,从师型多,

4、自主型少。很多学生对老师崇拜有加、对课堂的依赖性过强,自主学习的主动能力不强。在学习状态上,顺从型多,质疑型少。学习方面最重要的方式和步骤就是要敢于在学过的知识内容里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现在的高职学生中勤思考、敢提问的人太少。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足够的胆量提问题或提不出问题,更不敢质疑老师讲授的知识,总是顺从地和无条件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这本身就是学习中的一大忌讳。在思维层面上,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标准,学生只要能读懂教材内容,听懂教师的讲授,跟着老师走就算学会了,训练的是求同型的思维,教师的权威性使得学生们不敢有质疑知识的非分想法,学生们的发

5、散思维也受到抑制。在学习层面上,传承性多,创新性少。继承前人的知识是必要的,而眼下高职院校的知识学习与中学相比,更需要强调动手和创新。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还没有进行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创新性自主学习很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把知识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学习情感上,应试型多,兴趣型少。有很多学生所选的专业是家长选择的,并非是自己的所喜欢的专业,兴趣是学习的必要支撑,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然而,真正带着兴趣学习的学生为数不多。在学习效果上,雷同多,个性发挥少。同学之间都是雷同的答案,缺少独到见解。这看起来是学生的问题,其实是老师的问题,有的教师就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标准答案完成作业。如果要发展自己,

6、就要优化自己,就要扬长避短,要有个性鲜明的见解。上述“教法”与“学法”的缺陷,造成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普遍不足,严重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高职的教学改革,就要先改革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各种教学授课方法亟待改进 1.传统的讲授法就是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杯水,可以把整个学科讲完,这种传统的讲授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脱稿授课,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传统的讲授法的优势是经济、方便、易于操作。但是,传统的讲授法中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缺陷,严重地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效果就是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并影响着

7、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改进的方法是传统的讲授法必须强调授课的生动性、趣味性、逻辑性,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重要手段,讲课中的幽默语言和肢体动作有时是必需的。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案例、深入浅出,会使传统的讲授法表现得丰富多彩,并把知识讲授得由浅入深、去繁化简、环环相联、丝丝入扣、循序渐进,最终将知识传授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这样才会使学生形成对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教师讲课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与学生们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训练求同思维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求异思维的发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不要随意给学生下定论,要启发学生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分析、研究问题

8、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授课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教学手段,这种授课法的优点就是信息量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今后还可以不断地补充和修改教学课件。但是,大家别以为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最新和时尚的授课方法,并非什么课程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其中专业课理论教学往往都是理论推导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时也需要形象思维,但是毕竟不同于形象思维,在理论教学中,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尽量少用,不要把逻辑思维反转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的知识传播,如果被图片、音像、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所完全替代,便缺少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改进

9、的方法是理论教学少用,技能实训教学、讲座可以多用。教师在课堂上要先讲明知识点或课题,然后再由案例、图片、音像、电影等佐证材料做说明,上课时要不断地走到学生当中给学生做解释,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交流。必要时要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和涉猎相关的知识。 3.分层次教学的授课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授课法优点就是能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水平高的学生可给他们更多的知识,对程度较低的学生可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这种授课法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不会产生互相攀比,不会挫伤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小班化

10、教学。但是,这种授课法缺点是比较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工作增大,往往还会因为分班而打击和挫伤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改进的方法是分层次教学。第一,先做好学生情况的分析。正确掌握好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信息,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前提。只有选好材料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采取统一的入学摸底考试和课堂面试等形式来分析判断学生。第二,要告诉学生分班的目的不是歧视和排挤学习能力低的学生,而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第三,分班的原则是按学生的能力、兴趣、志向的相同相似的程度进行分班,让老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第四,要形成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良性流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并通过上下流动激

11、发学生们产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职场中的情境化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到企业进行职场中的模拟实践的实习,这种走出校门与职场中的工作接轨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种授课法优点就是贴近社会,贴近职场。让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相结合,引发起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能够使所学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们感受到专业知识的亲切性而变得不太生疏和易于理解,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量把专业知识当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应用,也能够转化为按实际操作的方法去教。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一些小活动、小规模的教学实践,将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活

12、动、游戏、情境模拟等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是充满着活力的,而不至于让知识有僵化和枯燥的感觉,这也是其授课法魅力所在。但是,这种授课法的缺点就是要有企业实训基地的支持,企业的师傅和学校的教师都必须要有职场工作的丰富阅历。具体方法是职场中的情境化教学首先要有企业实训基地的支持,学生在实训模拟演练中,企业的师傅应按照职场中的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指导,学校的老师只是一位组织者,在情境化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模拟实践效果必须和企业的要求一致。教科书往往只是理论上的知识,不同的企业在技能和操作上又有自己的要求,因此,绝不可以生搬硬套教科书的理论。有条件的话,要让学生在企业里对全套的

13、技能和操作走完全过程,让学生知道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工作性质和工作目的。 5.考证前的辅导教学的授课法。目前高职院校都要求学生必须获得学业的毕业证书和上岗的技能证书,岗位技能证书往往是各个行业对上岗职工的技能方面的理论考试或技能考核。学生获得上岗的技能证书对今后的就业无疑增添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筹码。这种授课法的优点就是理论知识面广,实际操作要求高,一切按行业的规范进行教学。这种授课法的缺点就是考证前的辅导时间太短,涉及到的其他专业知识学生了解不多。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有“放水”的现象。各个行业的岗位技能证书难易程度不同,使得很多学生对容易获取的岗位技能证书趋之若鹜,对一些难度较高的岗位技能证书却无

14、人问津,导致技能工种匹配出现失衡状态。改进的方法是上岗的技能证书通常要考理论和技能,考证前的理论教学辅导应该请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考前辅导,重点要讲明理论的本质,把指导实践的理论讲明讲透。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校三年学过的课程很多,要学会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并能够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因此,考技能证书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专家学者辅导的目的就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适应各种技能的知识综合化的要求,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将综合后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考证前的技能教学辅导应该请各个行业高级技师来“手把手”地教,技能往往是有“

15、秘笈”和“攻略”的,如果没有掌握真正的技能要领,那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是“次品”或“废品”。而且对学生的技能考核绝不能够“放水”或降低标准。 上述五种教学授课法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如何把握和运用。“教无定法”,改进高职院校教学授课方法是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培养的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研究,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改革首先是建立符合时代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教学水平的高低如何衡量?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这都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不一样。我们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定要符合时代

16、和社会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当下,企业用人单位都在紧盯着高职院校到底能否培养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在企业中的实际岗位上能干多少事,为企业能够创造多少财富,而不是看你在学校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数,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相应地就要由过去的纯知识的质量标准改变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的质量标准,培养出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为特征、以胜任为指标的新型的人才。过去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就不是高水平的教学;过去教师让学生各科成绩都取得优秀,而动手能力却很差的老师也不能算是优秀教师;同样,过去总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会读书就是好学生

17、,放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显然就不是高质量的学生了。作为高职院校应针对现行社会的需求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要求,拿出能够经得起人才市场检验的人才培养方案。现在的高水平的教学应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自主学习,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目前的优秀教师是既要具备有专业知识又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所谓“双师型”教师,优秀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对学生高度负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具备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而相对应的作为一名高质量的学生应该是既要刻苦学习又能够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是讲责任、求创新、会与人合作做事的学生。 四

18、、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改变教学改革难以进行 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搞清楚培养怎样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如何培养人才更能够服务社会。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就难以进行。 1.在教学管理上,高职院校往往是在学校评估的时候,会注重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但过了评估期之后教学检查就流于形式。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已经沿用了23年都没有修改和补充。外面的社会已经发生重大的变革,老师的教材、课件、讲稿还是一成不变,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吗?所以教学管理要常抓不懈,要时刻跟踪和紧盯。 2.在教学理念上,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身体、生活和学习状态

19、,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正视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既要教他们学好知识,更要让他们掌握一门技能,使他们能够真正地立足于社会,为祖国人民服务。 3.在技能培养方式上,注重综合能力和动手的培养,让学生知道专业技能学习还必须要有很多理论知识做支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的人才。 4.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激发、启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他们由原来传统的应试学习方式朝着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方向转变。告诉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课堂学习仅仅只是其中一种,现在网络平台就是一个大课堂,视野更开阔,什么知识都可以获取,关

20、键在于如何去伪存真,学到真本事。 5.在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上,按照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引入现行企业中先进的管理知识,逐步解决教材内容与社会需求及时代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多增加一些公共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6.在教学要求和技能的评分上,经常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应用。理论课要与实践课程相匹配,技能实训课要多一点,多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转换,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更多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不是强迫学生接受,

21、而是通过教学互动与实践引导学生理解、认同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从而学而致用。作为高职院校一名教师,传授知识和教会学生技能是他的本职工作。然而,还有四个方面更重要第一在高职院校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一技之长,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职场中工作的需要;第二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让学生们知道高职院校培养出来同样是人才;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不怕挫败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第四是教导学生学会知识的综合应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勤学苦练才能够得到真本事。 五、教师应该是教学改革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1.在教学中引入提问和探讨问题的机制。针对高职

22、院校学生不敢提问、不爱思考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提问,并通过学习、思考、分析与讨论解决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各种问题。不管是解决学习问题,还是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都可以采用发散思维,教师对学生应用“好”与“差”进行评价,千万不要用“对”与“错”评价学生,学生认为被评为“差”还有改进的机会和空间,而评为“错”就等于判了死刑,伤害是很大的。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问题的方式,通过争辩而获得共识,这也为学生今后与人合作共事打下基础。 2.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针对刚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很多专业对他们是陌生的,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专业

23、,提升他们对专业的兴趣,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高校的学习不主张“学海无涯苦作舟”,主张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引发兴趣和获得乐趣,因为感觉上的苦或乐,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不同,学习的效果差异相当大。例如在技能掌握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成犹如网络游戏的模式,有晋级、有装备和奖励,有过关的“秘籍”和“攻略”。让学生们经常讨论和交流晋级的心得,让学生在获得装备和奖励之后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在这种类似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学生忙而不累、乐而忘忧,能够不断地产生灵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技能的效率。 3.教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有个学生对调酒技能很有兴趣,他觉得把

24、调酒器挥舞得让人眼花缭乱,是很“酷”的事情,技能也学得不错,但调出来的酒却没人敢喝,因为他不知道各种酒的品性,酒的理论知识不完备。所以说,专业技能掌握还必须要有理论知识做支撑。这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小案例。技能和理论知识是不能够割裂开来的,它们是内在的统一体,之所以被分解为单独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是为了练和学,这就取决于学生必须将其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运用。今天我们一再强调要拓宽专业口径,强调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际上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因为要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综合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4.让学生知道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

25、之外,还要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小到大堂的迎宾,大到酒店的经理,都要具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知识不等于能力和素质,知识必须内化成为能力与素质(气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学过自行车和游泳的人都知道,这两项技能一旦学会了,就终生不忘。所以说知识经常存在着过时、老化和遗忘的问题,而能力和素质却是稳定和长久的。 5.鼓励学生面对现实勇于探索,敢于超越前人。像奥运会夺冠的运动员,他们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和超越中夺冠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知识和技能会过时、会老化。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先探索出新方法来取代旧的模式,进而突破和超越前人。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结语本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教学改革要有可行性的实操

26、手段,不要停留在喊口号的形式,通过与大家交流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深入探索和研究,只有把这些事情做好了,教学改革才不会成为口号,才是顺应时代实实在在的改革。教学改革不仅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也要加入其中。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今后在社会的生存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率,努力做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社会与职场中工作零距离对接。如果我们做不好,就辜负了学生们的期望,我们的学生就要在到社会的大熔炉里再锤炼一回,也许有的可以成钢,而更多的有可能会成为炉渣。我们要把高职院校设想成一个熔炉,将学生先提炼成为有用的钢坯,让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各自的贡献,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成为支撑起国家大厦的基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