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72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 自主学习使得学生有了自由的学习空间,但是教师的合理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道路前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则对自主学习有效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达成。 初中语文 自主学习 有效性 G633.3 A 1003-9082(2018)07-0150-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再跟着改变,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对其知识的灌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良好的指导者,起到激励与鞭策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找出合适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价值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得学生们在不断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1。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的思想方面还不成熟,正处在发展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个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对教师指导的依赖。每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3.更好的适应社会 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俗话说“活到老

3、,学到老”,学习是人们一生中的大事,可以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走的更远。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为其在以后工作生活中更好的解决遇到的问题,从容应对遇到的各种挑战,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安塞腰鼓一课的学习,老师可以现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们感受腰鼓的磅礴气势,首先活跃一下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小组探讨的模式教学,这就要求学生对本篇文章提前预习,并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说出对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文章的分

4、析。例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中词语的解释,然后对学生提出讨论问题,文中哪些描写是作者虚构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是感情,通过问题的探讨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积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2。 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主要是使学生们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追求活跃的课堂氛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切记教学内容肤浅,问题简单,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的现象发生。 2.合理引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

5、主体,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古文的学习过程中,某些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像古代官员的升迁与贬官,有较多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并列表对比词语的意思。并复习以前学过的古文,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学生的思维过于散漫,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对学生提出问题,合理

6、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例如,最后一课的教学,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说中小弗郎士起到了什么作用?”“小说中韩麦尔先生的人物特点有哪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描写哪些?”,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得学生对文章更好的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层层展开,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积极的教学评价 从中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比较重视,一句鼓励的话能激励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积极表现的学生应给予肯定3。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做到因材施教。激

7、励式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正面的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得学生愉悦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素质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要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学习中出现了“书呆子”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

8、主动去看书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背影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本篇的朗诵播放给学生听,并讲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受文章中“父爱子,子疼父”感情的流露,深深体会父爱的伟大,此时学生能很快的融入到文章中的感情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 结语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

9、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

10、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总之,学生学习语文自主性的养成是慢慢培养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客观冷静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找出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11、“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

12、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王晓岚.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9. 2叶发春.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24(7)112-114,126.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林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J.青春岁月,2018,(24)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