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79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藏汉双语教学之我见1.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以三类教学模式为主进行:一种是以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除汉语文课以外,其他课程皆以藏语授课;另一种是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藏语的双语教学模式,除藏语文课程以外,其他课程皆以汉语授课;第三种教学模式为部分课程以汉语开设,部分课程以藏语开设。据调查显示,藏族小学阶段主要以母语授课为主;初中阶段教学用语趋向多样化,部分地区以藏语授课为主,部分地区以汉语授课为主;到高中阶段时,教学用语基本以汉语教学为主,趋于一致。 在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双语教学是以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实施的,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过程

2、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一,由于藏族传统文化对藏民族个体的身心影响,导致他们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长期居住于城镇的藏族学生和家长认为汉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他们愿意接受汉语言文化。而针对于长期居住于牧区的少数藏族群众而言,他们担心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认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字,担心汉语发展的趋势会同化本民族,而排斥汉语言的学习。其二,教材方面的问题。由于统编教材内容大多脱离藏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针对初次接触汉语的藏族小学生,尚无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汉语文教学教材。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但是受藏族儿童长期居住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藏族儿童未能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致使

3、汉语言知识空白,对后期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如抵触汉语言教学等。其三,由于藏民族的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以藏语言对汉语进行编码才能得到理解的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的将汉语文字通过藏语读出,原因是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更有效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目前就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缺乏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有效的教学,为了向双语教学提供实践参考,本文从藏、汉语的语音加工和汉字的识别过程进行探讨,从而有效渗透汉语教学的力度。 2.藏汉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2.1 注重藏汉双语教学,正确处理其他教法。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的种类不同情况,为

4、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见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是极其的重要的。我同时还认为,教师能根据班上学生了解和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要。如给聋哑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手语进行教学。如果对这样的学生,也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教师讲课时语言固然应通俗形象,明白透彻。但我们同时还认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沟通,学

5、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某一种学生并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诸如概念或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 2.2 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D?D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

6、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2.3 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

7、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藏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其识别语言的能力不仅受汉字特点的影响,还受学习者自身实际语言状况的影响。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语言,藏族学生的生源不同造成不同的语言状况,影响汉语识别的过程。一类是来自纯藏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导致他们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将汉语对译转换为藏语完成理解过程;另一类学生来自藏族和汉族杂居地区,从小熟练运用汉语和藏语,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进行对译转换,所以,对文字的识别最好,能更好的掌握汉语言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