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06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历史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一、教师应拓展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营造创造性思维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把问题引入课堂,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既符合学生的认

2、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学中还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议论亦可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鼓励拓展思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疑,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内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内化,需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3、,指点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在探究问题时那种违反常规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充分肯定。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由于其综合了诸多教学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方式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

4、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始末,给学生以初步的认识,随后可选择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的录音带,边放边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精彩描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浓厚的兴趣,而且对

5、加深记忆、增强对理解有重要的作用。三、生动具体地再现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应该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特点出发,抓住教学中的实质问题,利用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现实是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或已经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教师要把历史现象同一定的历史背景、环境联系起来。历史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

6、生遥远的。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把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社会环境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拓宽想象的时空,这对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丰富教材内容,扩大知识范围教师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解”。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扮演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结论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教师可在论战结束后,将辩论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此法对于学生不断巩固加深已有的兴趣,提高兴趣的层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勇于学习、勇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