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58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 提高基础教育中数学教育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数学新课程教学的标准出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见解,而希望彻底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数学教学更新、更活、更有效。 一、关注生活材料,捕捉兴趣点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主动尝

2、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 其 应用价值。 我们应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生活体验,通过生活问题解决,达到解决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生活中寻求数学问题,揣摩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拓展数学认识,发现数学空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的数学热身运动,往往能在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捕捉到生活中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数学审美意识和审美能

3、力 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审美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对数学深层次的兴趣和爱好,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大家知道,数学在其内容结构和方法上都具有自身的美。如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式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 根据数学的这些特点,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数学科学的审美修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爱好数学;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展示数学美,让学生感受、鉴赏数学美。 例如,我在教学生“有理数的乘方”时,先从实例和问题形成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结果说明了数学的简单性。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及数学语言到文字语言的

4、转化,再一次说明数学的简单性,也说明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适性。对于负数的乘方和一个有理数的乘方的相反数用(-a)n与-an表示,也可让学生感受数学简单性的魅力。最后给出的挑战性的问题:已知(a+1)2+|b-2|=0,求a2001b2的值,显示了数学的奇异性。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情绪高涨,反馈效果很好,说明数学美学教育是有成效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的学习上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主动的,独立的,创造的因而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明确自己的“角色效应”诚心诚意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

5、参与,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讨论课上我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2、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推动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

6、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后,再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为传授知识而设计的,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