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81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整合 本文主要提出了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的内容、目的的整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面向生活、注重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道德认知水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可见,品德与社会与作文教学都主张

2、学生关注生活,走向生活,去获得最真实、最丰富又最具体的情感检验。为此,让作文教学与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相机融合,更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获得双赢。一、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作文如做人,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就是人思想的折射。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出学生的思想状态。在修改作文时,教师不仅要改掉学生组词、造句、语法上的错误,还要修改学生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恰当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思想。我曾改到过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有

3、趣的事,一个学生就记叙了他和几个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如何捉弄一个盲人的故事。文中语句通顺,妙语连篇,写得的确有趣。在讲评时,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用词,他的描写。然后问他“你认为你做的事很有趣吗?”他先是一愣,然后低头默不作声,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我又问其它学生“如果你是文中的这个盲人,你的心情如何?”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小作者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虽然遣词造句不错,但思想内容不行,自己以前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我再通过列举一些正面例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作文要记载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生活中更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二、品德与社会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现在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

4、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中,努力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之中,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德。因此品社课程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活资源也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的素材。例如在上男生女生不一样时,教师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课内课外男生女生的表现,并搜集一两个具体、生动的事例。然后在课堂中向全班同学讲一讲。这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于是,在课余时间,他们就比较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

5、经过认真观察,收集了不少素材。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收获,并提示他们这些真实、生动、具体的事例,就是写作文的好素材。不言而喻,他们交来的作文的他(她),内容都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积累,而不是教辅读物中某些故事的复制品了。三、品德与社会为学生作文创设了倾诉情感的平台小学生写起作文来大多往往是内容的叙说、语言与动作的描写,缺少情感的表白,究其原因,不是学生没注意到这方面的要求,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缺少情感的体验。虽然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却不等于他们拥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的父母

6、的难处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父母的难处,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父母都有他们的难处,但他们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仍然辛苦地付出着,在孩子们了解了父母的不易后,再组织学生们开展“爸爸妈妈,让我们送您一片阳光”的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都制定了自己的计划,有的说要为身体不好的妈妈多做家务活;有的说爸爸妈妈卖菜很辛苦,所以星期天要去帮忙因为有了对父母的真实了解,也因为将自己真正当作家庭的一分子,融入到家庭的生活中,孩子们也才更多地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四、品德与社会为学生作文中心的提炼积累了经验小学生写作文,不善于提炼作文的中心。在习作的批阅过程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

7、学生习作内容具体,语言流畅,可是所表达的中心总不够清晰、明朗。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借用课程中的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对学生提炼习作的中心与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在讲授品德与社会中的怎样与人相处一文时,我的教案设计不是先讲“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而是先让学生说说人与人间相处的故事。同学们谈到曾被同学误解而伤心过,谈到因得到邻居的帮助而无比的自信,谈到因帮助他人而自己获得内心的愉悦在一个个故事中,与人相处的道理也明晰起来,“赞美他人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表达了对他们的一种信任和美好的感情”,“理解和尊重对方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

8、”,“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这些话语有如甘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一教学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从而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辅导时,如再提醒学生注意把思想品德课学得的道理运用到文章中去,在自己的文章中得以体现,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的思想性较强,中心也就更加鲜明了。由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兼上品德与社会课的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优势,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挖掘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资源,与作文教学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出校园、走向生活,在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