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91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摘要:近年来,时常可以看到有关青少年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文以载道”,生命教育是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一、何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生命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 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生命化的教育意义 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绝不能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旨,而应当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必须着力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与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

3、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三、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在长期的幼师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一)在品读文本中渗透生命教育 仔细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活教材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先哲圣贤生命情感,走进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多层次地认识生命的本质,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实现生命的和谐,最

4、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如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把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拓展到人类生活,石缝间的顽强生命成为人类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找自己立足的天地,生命就是拼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迁移拓展, 让学生寻找身边具有像石缝间的生命一样的人或群体。如轮椅上自强不息的张海迪、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书写美丽人生的断臂女孩雷庆瑶、身残志坚的特奥运动员们等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不怕挫折、树立信心的美好心灵与高尚品德。 中学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但是,有些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

5、。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凡此种种,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我们都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 (二)在教材挖掘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如作家史铁生在

6、双腿残废后,经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像史铁生那样贴近死亡。即便如此,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他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我们四肢健全的中小学生们,何愁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三)在赏析影片中渗透生命教育 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说教式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

7、透生命教育,我们尝试着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主题需要对课文进行迁移拓展,播放一些视频片段等,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们称之为“感动式”的教育。如最后一片叶子一文,老贝尔门用他的生命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拯救了病榻中丧失生命意志的琼西,而老贝尔门却由于受风寒被肺炎夺去了生命,让人读毕掩卷,心里既酸楚、哀伤,又觉得暖烘烘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还播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中央电视台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一位因感情受挫轻生跳河自杀的女子而献出自己年仅 28 岁生命的人民解放军英雄孟祥斌的故事;另一段视频是2009年10月2

8、4日湖北荆州“天价捞尸”的事件。在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观看了相关生命主题的电影,主人公都是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如隐形的翅膀、洞穴之光、小孩不笨等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真正促动了他们的灵魂、感动他们的心灵,不断提升他们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