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23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数学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数学教师理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之美,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注重美育渗透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创造美的情境,以美激趣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最为关注情感领域的,以丰富、发展和完善人的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数学美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出非常美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心旷神怡的美妙情境中。学生在捕捉数学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学对称一课,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音乐中,蝴蝶和蜻蜓(它们都是对称图形)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一会儿飞到一片树叶上(对称的)站立,一会飞到房屋上(对称的)驻足。学生完全被优美的情境所吸引,啧啧称奇、惊喜不断。教师话锋一转: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把问题引向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问题要生活化。生活的美就是数学的美,情境的美也是数学的美。 二、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现行的数学教材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德育与智育、教与学、减轻负担与提高素质等方面关系,把数学的抽象

3、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里面。例如,竖直线意味着刚直、挺拔,横直线意味着平稳、开阔,曲线给人以优美、柔和的感觉,圆形具有完满、流转的美,矩形有刚劲、整齐、对称之美,正三角形具有平稳、安定之美等等。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如:在教学生认识长正方形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正方形摆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摆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想象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了图形美的另一面。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美 数学家罗素

4、说过:“数学中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所学习的每一个知识点中,很多老师对于概念课的讲授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学生经常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模糊,因此在讲解定义和概念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启发学生体味其语言的精炼、准确,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意识地分析和挖掘蕴藏在公式、定理、法则背后的数学美,深刻感受数学内在奇妙结构的完美的和谐统一性,例如三角形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内角和始终不变。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审美意识,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身心满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美 大家都知道,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

5、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老师在让学生感知圆以后,让学生动手画圆,老师通过提问: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很漂亮的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发现由于圆规的两脚始终张开的是一定的厘米数,所以画出的曲线能首尾相接。画出的圆很好看,并体会出同一圆中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但老师并不满足于此,又通过课件演示三幅图,轮胎用哪种图形好,学生通过观察后,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用圆形的好?因为圆形轮胎的轴心到地面的距离不变,所以用圆形作为轮胎使车行

6、驶的比较平稳,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圆的动态的美和均衡的美。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折圆,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发现圆这种图形可以沿圆上任意直线进行,从而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探索了新知,并进一步感受到圆的对称美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 五、在活动中创造美,欣赏美 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是学生后继学习的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发展创造思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还要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追求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努力创造美。例如:圆的认识这节课老师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去创造心中美的事物。学生的兴趣很高,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有的同学画了奥运五环旗,有的同学画了可爱小动物,有的同学画老师把他们的作品一一的展示出来,学生们一边欣赏着自己美丽的“作品”,一边陶醉在数学无限的美中。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地发展,达到理智和情感活跃的和谐一致,让我们用数学的美去营造更强烈的美育氛围,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创造一个美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