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080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意义 课题名称: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12-23-1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百年大计,专业应用型高校的重点就是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积极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阐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所在。 一、“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就是为了更好地搞好高校教育应用而生的,是高校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是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同于大学普通教师,“双师

2、型”教师不仅是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于一身的知识,而且就其身份来说,也是具有双重性的,他们不仅有教师的从教资格,同时又拥有专业经验丰富的职业经历,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对所传授专业的工艺流程、企业信息、行业技术都熟悉和有能力传授。一般情况下,双师型教师,都是高校的教师,同时又是企业的技术人员。部分是学校的教授或讲师,但与其行业相关的技能与职称又具备。“双师型”教师是校企合作的主体,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坚力量,当然,高校办学宗旨也决定了这一特性的产生。所以,立足于经济学角度,“双师型”教师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对教育产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价值性非常

3、独特。另外,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它还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这是教育真正的外部性和国有主导办学模式所共同决定的。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积极作用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科技代替生产力创造财富的时代。以通信、知识、信息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时代。越来越多企业的劳动形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所以越来越需求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在能力、素质和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高校教育来讲无疑是一项挑战,以后高校的毕业生在理论知识面上必须比较宽阔、必须具备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获得

4、满足。书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双师型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将是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带给企业以升级和活力。更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都知道,在黑板上和书本里很难学到这些应用操作能力,它的实现需要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因此,“双证”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有“双师型”的教师。高校的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上要极为丰富,在实践经验上也要十分熟练,要会操作、懂技术、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

5、当前社会新形势发展。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专业教师的来源途径比较单一。只有少数的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还不到专业教师总数的一半,与国家要求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大部分专业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担任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任教,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都相当缺乏。因高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大部分高级院校的产教合作、产学合作还处于摸索时期、初始阶段,社会服务、科技开发的机制和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使 “双师型”教师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影响。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大多数高校要引进双师型人才都比较困难,首先是高技术型人才

6、,是企业的精英,企业会以高待遇留住这些人才,这是高校无法给予的。其次是引进了复合型人才,而教师的从业资格又很难取得,导致及时引进来,也无法实现其双师型的身份认证,而使人才流失。总体来讲,动手能力、知识传授力、现场指导、实训教学等方面都处于薄弱状态,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那种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理论基础知识渊博的“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 (一) 在资格认定上要确立全国统一标准 建立相关的认证制度和认证系统。来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资格认证,这也资格认证系统要有全国统一的认证标准、统一的制度和统一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的“双师

7、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还很不完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将制定尽快建立起来,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这样便于教育部门评估职业院校建设水平的高低,适应教师队伍建设向职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趋势,而且对各级部门和政府进行财政等配套扶持政策的制定、细化相关人事非常有利。 在实际操作上,可对国外的一些模式进行借鉴,如美国、德国等,对一般的报名资格要求进行设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统一考试,对报考人员进行规定,要求其在所教授专业的工作经历在1年以上,而且相应的学位必须具备,学位没有的,要求其在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5年以上,当成是对应的学位,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应加设一些特别条件;根据专业对考试内容进行划分

8、;实践应用与理论教学要有机结合。在高校院校师资管理数据库纳入考试成绩合格人员的数据,通过选聘就可以开展教学,挂职培训时间和任教年限达到一定的时候,可向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对等职称申请并申报,通过审核可对其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必须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办法,对已获得对等职称或副高的人员,要给予省级教育部门的认证资格,颁发“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证。通过过渡期办法的制定,对 “双师型”师资进行确认。 (二)加快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

9、伍”。高校院校对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要积极抓住,积极从企业、行业引进一些操作技能或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对本行业、本地区情况熟悉、教师基本条件具备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他们的参与,会产生“传、帮、带”在校专职教师的作用。当然,这些教师因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不是师范出身,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缺乏,教学技巧、教学经验缺乏的问题难免发生,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要开展师范化培训,使他们的授课技巧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用校外兼职教师流动站的方式,通过签约的形式,在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不变更的条件下,根据课程结构及专业设置的需要对一些知名教授、专家加以吸收,使其来校工作,通过他们让学生学到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让他们及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创业教育。通过知名专家的参与,不但使办学的针对性有所增强,而且办学成本也有所降低,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使学校的影响得以进一步扩大。 五、结语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要高度重视,要将高校的专业应用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特色教学要以高质量为前提,有特色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优势就会获得一定效益,效益是生存的根本。双师型教师属于多能性人才,要将他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委以重任,全面发挥他们的主导带头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