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38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内容;依托历史教学活动大力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指引着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

2、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养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必须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观的体验和感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历史教学中,才能引导学生学好历史知识,才能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课堂教学。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内容 历史

3、课程标准规定“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4、本内容。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内容。 三、依托历史教学活动大力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学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历史教学活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青少年打造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第一,历史教学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是由愚昧向开化、由野蛮向文明、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

5、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逐步向前发展的,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五种社会形态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距今170万年元谋人到四五千年的尧舜禹禅让是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是奴隶社会,从战国商鞅变法运动到1840年鸦片战争是漫长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没有成长起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大体也是这样由五种社会形态逐步演进的。 第二,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教育。通过中国史的教

6、学,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早自秦汉就进入盛世。作为其载体的古代中国曾以世界上头号富强大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古代中国的盛世有两个重要标识一是疆域版图特别辽阔。汉武帝奠基辽阔的中国疆土,唐朝盛世疆域版图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使古代中国疆域版图的最后定格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和南海诸岛。满清帝国中央政府对各地的管辖权和控制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大值。二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的发明。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

7、进水平。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是激励人们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第三,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

8、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

9、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荣辱观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管仲的一句“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更每每为后世道及。荀子认为,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此后,古人又提出了不少有关荣辱的格言,如“宁

10、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等。这种折射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荣辱观,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历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寿楼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