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44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到每一册的教材中都安排有两三篇的古诗词,可以说古诗词在小学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阅读古诗词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但是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不丰厚。因此,古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难点。有的教师对古诗词教学采取“避难就易”的方法,以朗读代讲解,以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的教师则以背诵代品析,以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都是片面强调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忽视讲解和品析的必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诗词具有语文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学生

2、语文素养提高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采取主动积极而有效的方法,以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使学生不仅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而且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解诗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题,我们可以获取许多信息文章的体裁,故事的梗概,写作的脉络,作者的观点文章通过题目这一眼睛,向读者“暗送秋波”。导入课题后,我请学生读课题,这个诗题与众不同,字数很多,9个。有学生这样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有学生这样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还有学生这样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几种读法哪种最恰当?我让学生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提醒,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悟到第三种读法最恰当。“晓”不就是早晨吗?“出净慈寺”不就是从净慈寺出来吗?“送”,是送别,“林子方”则是诗人的朋友。如果把诗人加进诗题里,诗题的意思就明白了,即“早晨,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二、颂诗文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但对于小学生,如果只是随意让他们反复地读,他们会觉得厌烦,有什么意思呢

4、?那短短的几个句子很快就会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简单地让学生读,而是要给学生设计安排一些新奇点,采用各种形式地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体味诗味。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例如分小组朗读、师生赛读、配乐朗读等,甚至可以适当地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这首诗中没有一个生字,初读时学生大多就能读得比较流利。在这个环节,我们要做的就是适时地点评,点评学生读得字音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三、品诗意 古诗语言经警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马空诗品?含蓄)之处。所以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语言入手,在理

5、解句意、诗意时,独具匠心地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使古诗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将古诗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以下是理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的教学片断。 师清晨,诗人从净慈寺出来,往西湖一看,看到了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诗中去找。 学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莲叶、荷花。 师那是怎样的莲叶呢?从诗中找找,根据找到的字词有理有据地回答。 学生老师,我找到“碧”字,所以是碧绿的莲叶。 师有哪些绿? 学生有深绿的、有翠绿的,有墨绿的。 学生还有绿油油的,青翠欲滴的 学生老师,我找到“接天”这个

6、词,荷叶与天相接,从眼前到天边都是荷叶。 师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句子来说说这“接天的莲叶”吗? 学生三年级我们学过荷花这篇课文,就有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由挨挨挤挤,你们还会想到哪些形容荷叶多的词语呢? 学生铺天盖地。 学生层层叠叠。 荷叶的绿,荷叶的多,学生已经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接着让学生想象荷叶的形状。 师那圆圆的荷叶像什么? 学生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 学生像一条条漂亮的绿裙子。 学生像一张铺开的绿毯。 “接天莲叶无穷碧”,有了这样的想象,荷叶就成了有诗意的荷叶,“映日荷花别样红”,那花呢?映着朝霞的花呢?红得怎么样?我让学生一起诵读江南好“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

7、水绿如蓝。”有的学生就想到“那迎着朝霞盛开的荷花比火还要红”,还有的学生想到“那迎着朝霞盛开的荷花红得鲜艳,红得热烈”。我又提醒学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句子“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盘啊!”你们仿照这句形容西湖的荷花,有的学生就仿照出“那盛开的荷花多像妹妹红扑扑的脸盘啊!”。 除了从颜色上展开想象外,还可以让学生想象荷花的不同姿态。盛开的、刚展开两片花瓣的、还是花骨朵的这样,由颜色到形状想象下,诗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画面。 四、悟诗情 品味诗意后,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着重体会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全诗中难以找到一点

8、送别的气息。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再读读诗题和诗文,然后问“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有的学生说“老师,这首诗题目有个送字,我觉得这应该是一首送别诗。”其他学生都赞成他的说法。“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找不到送别的气息呢?”,学生开始议论起,我干脆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汇报交流时,学生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生一我想诗人一定是想让林子方再看看这西湖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多美啊,希望他不要忘了这西湖边的美景,更不要忘了西湖边有他的老朋友,记得常来观景叙旧。 生二我觉得是借景抒情,借西湖边的美景,来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同样美好。 生三我也觉得是借景抒情,西湖边的荷叶多美啊,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碧,好花还得绿叶配,没有绿叶,花就显得孤单,没有花,光有叶也显得单调,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像花和叶的关系,彼此是相互依恋、相互陪衬的。 看着学生侃侃而谈,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就似这莲叶与荷花,无论是眼前还是以后,都是美好的,不会因为距离的改变而疏谈,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难点,我们要采取主动积极而有效的方法突破,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优美,通过学习古诗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