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49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 而中学语文无疑是塑造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学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也要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人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领悟到世界的奇妙,体会人生的美好。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语言工具,具有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多重教育任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感知古今中外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精彩的文法,更要感知这个五彩缤纷

2、的社会,发现“美”的更多含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如果教师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等方面多注意对于学生美育渗透,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美学教育的总体概况 在18世纪中期,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现代现代美育理论中,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了新的定义,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感和审美创造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美”可以在方方面面渗透出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美并欣赏美,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人文要求。 语文教材中吸取了当代最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各类美的形式和内容,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各种应用文体,都透露着美学的形式。内容上来说

3、,语文教材中各种艺术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全面而恰当地展示着文学的美丽。徐志摩提出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对于文学的三大美学境界。不同的文学形式各具独特的美质,而对于这些美的欣赏与感知,是中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对于他们感知社会、体验人生都是一种不可跳跃的过程。 不同于美学研究、音乐欣赏或文艺欣赏,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具有鲜明的广延性、多样性、情感性、情境性、概括性和实用性。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美育能够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自我情感进行调控,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

4、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在升学压力的迫使下仅注重知识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人文和情感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这也是新形势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本上的知识,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厌倦上课,思维方式被动、落后。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花时间来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 新形式下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升学

5、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感知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文学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三、美学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情、意、行的综合,创设良好的课堂意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他们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营造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课堂氛围,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等,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主人翁的形象及性格特点,增加自己的体验。 其次,采用换位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本中的主人翁,使他们通过深入思考认识到应该采取的方法及内心的想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道德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感受,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二)写作

6、练习 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美育可以起到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作用,可以避免学生写作文空洞无感的困难局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他们发现人性和自然之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主题的作文题目,鼓励学生体验之后再进行写作,还可以通过写日记、写周记等方式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机会,同时指导学生发现值得记录的美好。 四、美学渗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一)对于教师的要求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的过程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因此,教师要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此外,教师可以运用板书、范读、朗诵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文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用审美的眼光欣赏外界,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对于学生的要求 1.学生自身要敞开心扉,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教师开展相关活动,要多留意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情景,体会优秀文学作品的优点,发现情景美。 2.学生要与教师多沟通,体会教师想要传达的精神,开拓自己的眼界,激发自己的创造热情。比如学完我有一个梦想后,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梦想,模仿马丁?路德金,试着在公开场合演讲一番,体会演讲的妙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