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71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对话教学要把握“度” 摘要:新课标推行以来,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但实际上,语文对话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多方面的“度”。文章拟从语文说话教学的重要性、对话教学失度的几种主要表现和解决方法试探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学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国内较为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和生成,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值得我们深入、系统地研究。 语文对话教学的重要性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话是对语言这一工具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

2、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强调了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杨振宁先生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全面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思维。思维机能的实现需要教育的指导。“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以内容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话教学是通过有效提问达到让学生充分思考和反思自己思考结果

3、的目的。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人都有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话使课堂教学双方置于平等地位之上,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是师生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著名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恭、信任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对话中的师生关系满足了学生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此外,对话教学中问题的发现、思考、探讨和解决的过程也符合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现代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每个人来讲都很重要,因为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

4、工作和学习的绩效,它也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结果。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沟通体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对话教学失度的几种表现 1.问题的难易失度 师生在对话教学中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我们重视观察和反思,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让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中,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语文教师也应该从众多问题中选择

5、出接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问题。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失败的原因在很大方面是由于教师选择问题的难易失度造成的。这方面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问题过难、范围太大,超出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时,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很难产生对话。一种情况是问题过于简单或是无疑而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问题表面上引起了对话,但是,这种对话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2.对话开放、限制失度 有的教师上课时严格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设立机械死板的对话目标。教师只是按照自己预设计划,把学生带进自己早已设好的“圈套”内。这样的课堂虽然有问答,但实质上是被动的讨论,而非平等的对话。 有的教

6、师走向了另一极端,在对话教学中完全迷失了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非预设性,对话没有目标或偏离主题。文本是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媒介。阅读中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向互动,漠视文本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对话的失败。例如,一教师讲到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这一句时,花了大量的时间与学生讨论萤火虫的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虽然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却脱离了文本。教师后来想将学生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时,学生的注意力却很难集中了。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失度 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

7、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的。为了改变这种模式,有的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主导作用的失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上。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教师不去指导,只是换个同学回答。对学生的不当甚至是比较荒唐的想法没有任何规范。学生各忙各的,教室里乱糟糟。这种局面完全丧失了对话教学的价值。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传统讲授式教学获得的知识多。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反馈失度上。例如,一教师在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课时,问道:“同学们,你们是为什么而活着呢?”其中,有的学生说:“我为玩游戏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钱而活。”有的学生说:“我为权利而活

8、。”教师见快要下课,不去对这些偏激的想法进行纠正,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句“好,大家的答案真是丰富多彩啊。”从这一问题的本身来看,有利于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但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当学生有错误的价值观时,如果教师不加以纠正,学生就会误认为老师默认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的。 这方面还存在教师表扬过度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错误百出,教师还一味的表扬。“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学记)意思是说: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学生的优点并纠正他们的缺点。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

9、极性。但是过度的表扬只能适得其反。学生也就不会那么珍惜老师的表扬了。因此,教师既要做到不轻易批评,也要做到不随便表扬。 4.对问题的答案过于求全责备,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对于学生暂时回答不上的问题,教师急着说出答案。或者有的教师嫌学生说的答案没有自己或教参上说得好,就不采纳。例如:一教师在上华南虎时问道:大家觉得观众是怎样的一群人?”学生很踊跃地回答道:“麻木不仁”。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灵魂麻痹”。教师又问:“在华南虎不羁的灵魂面前作者有何感受?”学生仍比较活跃地回答道:“同情华南虎,认为人类很无聊、丑陋”。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却是“庸俗、猥琐、无知”。于是,学生小声地在下面议论“猥琐”

10、这个词的意思。教师接着问:“我终于明白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生缄默了。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够重视造成了学生积极性的减退。笔者课下与该教师交流,该教师说学生说的虽不错,但是没有教参上说得好,因此按教参板书了。教师不应简单的否定与自己或教参不同的答案,要珍视学生内心独特的体验,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决方法试探 1.问题的选择 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共同构建目标,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要抓住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一些较难问题,教师可以采取“搭梯子”、“化抽象为具体”的办法。 2.问题的探讨要展开多维对话 在语文阅

11、读教学中,要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充分对话。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文本进行对话,使他们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维对话。教师要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只把眼光停留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此外,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问题的解决要有教师的有效评价 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对话教学的全过程并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既要有反馈,而且还不能过于笼统,要从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品质和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对话过程中多方面的“度”,避免过犹不及。教师只有积极反思对话教学的过程,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责任编辑:戴珍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