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78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发展性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想理念和教育模式,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育思路和发展模式,才让更多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发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指学生作为社会人来提的,人的发展要靠内力;主体发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支柱,只有这个支柱牢固了,才能实现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的主体发展主要表现为三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它是人主体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自主性”是人主体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觉自理能力”等。要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规律,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即在思想观念上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决、自强的自我意识,即对自己作为从客体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实体的存在意识,包括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等。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主体能力是启动学生内部活力,增强学生自信、自立、自主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德育实效

3、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自尊自信,自我肯定,维护独立人格,自我决断,独立思考,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组织学习活动,自己练习,自己调控,自己评价学习的效果,树立自主意识。只有将教育者的他律转化为自律需求的时候,被教育者前进、向上的内驱力才能焕发。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学者们认为:“人的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创造性是不满足现状,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人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21世纪社会需要的正是具有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品质的创造型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质疑的重要

4、,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质疑可以调动学生多向思维。例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由于阅历浅,他们往往在身边寻找模仿的样板。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作文指导应联系范文,启发学生思考”、“作文应该怎样写”、“怎样借鉴范文写法”、“如何改进自己的作文”、“应将范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找出学生常犯错误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应该这样写”,而不是只根据范文当作学生“应该这么写”。通过这样的模仿,不仅使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活跃而且还增强了他们思维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增强创造意识。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要让学生认识

5、到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而创造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能力,都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人的各种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创造性活动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各种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行为和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在创造活动中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实践,不怕失败,坚持不懈。 在语文课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是因为两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为学生的长远和未来负责,为学生的健康和快乐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