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79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 【摘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不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聋生由于听力缺陷,影响了他们的语感能力,以致他们的语文能力不好,思维发展缓慢。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归纳了几点方法,希望借此能帮助聋生培养语感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提高聋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 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

2、课程基本概念”和“语文教学特点”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从中看出,培养良好语感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聋生由于听力缺陷,无法接受声音的刺激,失去了一个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大部分的聋生都失去了口语表达能力,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更直接影响了聋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促进聋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促进聋生语言的发展。那怎样可以促进聋

3、生语言的发展呢?语感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聋生语言能力的必然选择。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对聋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培养聋生良好的看、说、读、写的学习习惯 由于聋生听力的损伤,他们在生活中主要“以目代耳”,通过视觉来获取语言信息,了解外部世界,用手语来进行沟通交流。只要聋生养成良好的看、说、读、写的学习习惯,就能培养他们的语感能力、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聋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看,有利于聋生在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 “看”,主要培养聋生的“看话”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要求聋生多留心别人的精彩语言,有意识地培养聋生通过看

4、别人说话时口形的变化,面部的表情,并结合讲话的背景和头脑中贮有的语词表象来推断和理解说话人的内容的能力。这样,聋生就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他人的语言信息,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 2. 说,有利于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发展聋生语言 说话训练,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发展聋生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经过学前康复的聋生不多,大部分聋生没有听、说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情景,创造机会,尽可能让聋生说,通过说来培养聋生的语感,训练他们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对话的情景,让聋生模拟生活的情况进行对话,引导聋生把话讲得清晰、正确,用语准确无误;在学校内

5、,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聋生们通过语言交流(口语或者手语),积累语言;在家庭里,家长应该协助教师,在家庭生活里鼓励聋生说话,丰富聋生的语言;在社会上,教师应该鼓励聋生,大胆地和正常人进行口语交流,帮助聋生合理运用语言材料,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读,有利于聋生感受语言美,领略韵律感,体会文章内涵,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说写的基础,是聋生获取信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训练语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朗读。朗读能够使聋生的眼、口、手、脑等多器官并用,培养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

6、朗读的形式很多,教师可以组织聋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接力读、同桌读、表演读、比赛读、示范读、导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聋生感受语言美,领略韵律感,体会文章内涵,形成语感能力。 4. 写,让聋生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大部分聋生都不喜欢写作,即使能写,都是语言极不通顺。他们常常认为自己的缺乏知识,写不出东西。这除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关,也和学生的语感能力不强有关。其实,经常写作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捷径,也是提高聋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聋生通过写作,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需要经过自己大脑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凭自己已有的语感开始训练,不断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经过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就会感受深、

7、体会深、记忆深。每练一次,改一次,语感能力就加强一次。长此以往,聋生的语感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 二、培养聋生整体感知语言材料的能力 帮助聋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这就要求聋生有更高的立足点和广阔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体会作家情感和语言风格,从而获得强烈的语感。 1. 要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

8、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可是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就会明白: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2. 要总体把握语言 如口技一文,文章开头用了“善”字来统领全文,全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这就要求学生理解作者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语言,透过语言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如果聋生缺乏总体把握语言的能力,就可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难以培养聋生较强的语感能力。 3. 品味文章的

9、首尾部分 一篇文章,首尾部分是很重要的。细细品味文章的首尾部分,对提高语感分析能力大有帮助。 三、培养聋生整体品味语言的能力 语感不是教师分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言语活动的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并不排斥语文教师的指导,语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平时对语言现象理性分析基础上,具体做法有: 1. 根据情景,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来,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比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 调动生活经验,体会

10、意蕴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因而语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会,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他还认为“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见真切”。为此要引导聋生走进课文所提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以扩展人生经历和阅历,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朱自清笔下的“春”虽然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聋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聋生可以联系自己在春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3. 展开想象,意会言语 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感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对联想和想象应予以足够重视,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聋生想象。 总之,聋生的语感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聋校教师应注重培养聋生的语感能力,不仅有利于促进他们语言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