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82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贾祖章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结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经典名篇,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此两篇课文的教学大多得心应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不少青年教师也把这两篇课文的教学作为上岗达标或展示才艺的必选篇目,上出了一堂堂好课。 如今,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注意的变化,审视这种变化并思考其前因后果,或许能使我们对于语文教学的本质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同时结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就能进一步更新。 南州六月荔枝丹写于1979年,时值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荔枝还是稀罕的物品,没有见识过的读者不在少数,因此作者不厌其详地介绍荔枝的外观、形状、大小以及口味之

2、类,一方面唯恐读者不明白,另一方面也是让读者在无福品尝的情况下过过眼瘾,在心里留下回味和渴望。作者也说:“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记得当年市场上初次出现荔枝的时候,有人曾不顾几十元一斤的高价,买上一些解馋。于是,对于荔生态情况的介绍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而且还是不小的难点。没见过荔枝,完全要通过文字的阅读来想象出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真是不容易!至于“龟裂片”、“片峰”、“果肩”、“膜如紫绡”之类术语和比喻,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了。这篇课文中还附有一幅插图,十分详尽地注明了果梗、果蒂、果皮、果顶之类,大概编者也认为这是很大的难点。唯其因为难,才有了较高的教学价值,那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不就是引导学生

3、突破难点的方法吗? 然而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即如今年,春寒尚未褪尽,鲜红的荔枝已摆满大街小巷的水果摊头,价钱也便宜的令人咋舌。在鲜灵灵的实物面前,课文中那些绘声绘色的比喻、严密周到的解说包括那幅精心绘制的插图顿时黯然失色。那些煞费苦心、各具匠心的教学经验随着“难点”不再成其为难而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结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对水浒传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虽说评价分析人物和结构并不能完全脱离情节,但在本文中对涉及到的情节采用的是大跨度的跳跃式叙述。这在当时并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在五六十年代,大凡读过点书的人,一般对水浒都很熟悉,可以用一名名言:“开谈不说水浒传,

4、纵读诗书也枉然。”当年中学校园中的“三国迷、”“水浒迷”、“红楼迷”比比皆是。然而在今天,在校的职中学生,认真读过“四大名著”的恐怕寥寥无几,更不要说达到迷的程度。因为课文中那种大跨度的跳跃式叙述,就使他们产生了云里雾里的感觉,要在这种状态下让他们理解茅盾先生的水浒人物和结构分析评价,就是十分困难的事了。 上述两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视野拓展”的问题。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不同学生其原有的学习视野”和“视野”的“拓展”都会产生一定变化,我们进行教学的目标和方法都应该随之有所变化。即如前一个例子,对过去的学生来说,其原有的“学习视野”与新的学习对象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5、,因此“视野”的“拓展”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甚至苦心孤诣地设计、搭建“梯子”和“桥梁”,帮助学生走过这个艰难的过程。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几乎不存在了,“学习视野”的拓展就应该寻找新的方向。后一个例子则相反,过去的学生原有的“学习视野”在今天的学生这里却不存在了,学生从原有的“学习视野”到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或者说,“视野”的“拓展”由一个过程变成两个过程,教学的难度明显加大了。 过程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对付的办法当然是多花一些功夫,把“梯子”架得高一些,“桥梁”建得长一些。而如果学习对象失去了难度,我们倒不能因此心安理得,必须寻找新的“视野拓展”的方向。对

6、于南州六月荔枝丹,我们就不应再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荔枝的外观、形状、大小、以及口味之类生态情况的介绍上。二十多年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旧时南国名贵果,走入寻常百姓家”,贾老先生当年写作,难道不是怀着这种强烈愿望?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对于荔枝生产的一些设想,尽管表达十分委婉(如“还应进一步设法延长贮藏期”、“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今天都变成了现实。沿着这个思路去挖掘,原来不受重视的文章后半部分(即关于“荔枝的生产”)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价值也许要重新认识,文章的文艺笔调如描写、比喻和旁征博引等等所起的作用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增加行文的情趣”了,若再能从历史的纵深联系到当年为何要写得如此详尽,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将会出现全新的境界。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传统篇目也可常教常新。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延伸与拓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能满足学生口味,又能紧跟时代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