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185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情境的巧妙结合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了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

2、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具体要求是: 1.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 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创设学习

3、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怎样理解

4、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哪些?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了出来? 四、故事吸

5、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

6、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圈点勾划,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