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240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就是有效提升学生对正义的、善良的、美丽的、悲弱的人和事的爱心奉献程度的教育,是培育和弘扬学生的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压缩和取缔学生的人性中邪恶的一面的教育,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动力。爱心教育中的爱是一种大爱,这种爱是关心、帮助、给与、奉献,是理解、体谅、尊重,是义务、责任、原则,是博大的、理性的、公平的、高尚的爱,是心与心的真诚沟通。对学生开展爱心教育,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科渗透(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而语文学科在学生的爱心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和爱心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那么,作为语文

2、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爱心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教育工作,播洒爱的种子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始终要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古训,在教学和生活点滴小事中都随时注意率先垂范,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一切教育过程中,学生永远都不会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东西,他们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模仿和体验,主动从教师身上去“索取”东西。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绝不能只是进行“言教”,更重要的是要做出表率,进行“身教”。 教育事业是铸造人类灵魂的事业,只有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才能完成育人的使命。因此,高尚而炽热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3、,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教师如果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就很难教育和感化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感的核心。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优秀教师共有的道德品质。无私的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我们应对学生“博爱”,让爱撒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给后进生、留守生、父母离异和贫困学生以特别的关爱,这样才会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以爱心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播撒爱的种子,对学生进行爱的启迪。教育是灵与灵的唤醒,心与心的交流。要唤起学生心中的“爱”意,我们老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

4、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的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我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无论他们的教育思想各有千秋,教育风格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有一颗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了老师的爱的沐浴,学生的爱心才会滋生,才会成长。 二、优化教育内容,进行爱的熏陶 1.以课本为主,挖掘爱心教育素材。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抓住教材这个蓝本,大肆地向学生进行爱的宣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5、为孺子牛。”这些诗句我们铭记于心,难道不是他们祖国之爱、民族之爱之心的最好体现吗?朱自清背影,胡适我的母亲,鲁迅阿长与,这些课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不正是他们对父母之爱的真情流露吗?鲁迅的藤野先生,海伦?q凯勒再塑生命之所以印象深刻,不正是他们对老师的教育充满敬意,对老师无比挚爱吗?总之,要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有爱的表达,每一篇课文都有爱之情的传递。就是要通过教学,使我们的学生懂得爱父母、爱亲人、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爱自然、爱生命、爱生活、爱劳动在精美作品的反复阅读中学生接受了爱的熏陶。 2.拓展课外阅读,延伸爱的熏陶。世界文化博大精深,优秀读物比比皆是。中职生的课业负担不重,课

6、余时间很多,我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进行借阅,如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演讲与口才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我也充兴趣的话题共同讨论和点评。比如感恩的庄稼讲述了以色列庄稼人,每当庄稼成熟之时,他们不收割近路边的庄稼地四个角。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报答上帝,为那些路过此地而没有饭吃的贫苦的路人提供方便。他们认为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就应该留些麦子给那些处在困苦中的人。阅读此文,学生明白了要懂得留一些感恩的庄稼在心里,要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同时我还把感恩的心这首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爱的引导。 3.注重社会生活,强化爱的熏陶。语文教师要提供给学

7、生实施爱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爱的实践。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供给学生感恩的舞台利用父亲节和母亲节为父母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如煮一顿饭、梳一次头、洗一次脚等),并写出体会,体会父母的养育之苦,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利用教师节开展“老师,您辛苦了”征文比赛,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举行“5.12”纪念活动,开展书写、朗诵感谢信比赛活动,感谢社会的援助之恩;利用国庆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感谢祖国的培育之恩。除此以外,还可以举办“感恩报告会”、“感恩座谈会”、“感恩讲座”以及“感恩故事会”,创办“感恩”

8、专栏,开展“感恩”主题班会,书写“感恩”标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景点、每一个宣传栏、每一块黑板、每一个展室、每一节课、每一个师生都散发“感恩”的馨香,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感恩教育。 三、注重教学训练,渗透爱的教育 1.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渗透爱的教育。在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课前三分钟演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形式。通过学生演讲的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听和写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演讲实践活动中,我预先设定一个爱的主题,例如亲情、友情、师生情

9、等。在“献给母亲的歌”这个亲情主题演讲中,我先给学生讲了“孟母三迁”和“一碗阳春面”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生动的情节,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接着我又在配乐中朗读了孟郊的诗游子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进一步感爱到了伟大的亲情。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讲出自己的亲情故事,表达感恩的情怀。然后让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已身上的或搜集古今中外名人的亲情故事,许多学生讲出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这些故事“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发了学生的深思与共鸣,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体贴父母,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无私的奉献。学生在饱含激情的演讲中不仅听到了动人的亲情故事,增加了写作素材,更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对母爱有

10、了新的体会。这种对学生进行的爱的教育方式,犹如一股甘泉渗透到学生心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要具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情感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渗透、熏陶、渲染等手段进行爱的教育,教会他们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做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的人。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境,“设身处地”,才能使自己的心声与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品赏作品的动人情结,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艺术珍品的完美形象,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我在讲授林觉明的

11、与妻书时,采用多种朗读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些关键的句、段。学生在这种反复诵读中慢慢品味出林觉民慷慨激昂、舍小家为大家的博爱情怀。 3.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用爱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善行、善事、善德,崇尚美、热

12、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爱,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吾手写吾心”的条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1)抓住作文的命题环节进行爱的教育。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路,影响着作文中心的确立。因此教师的命题,可以结合社会、人生,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教学注入思想内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各种思考等,是个体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感恩意识、独立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以及敬业精神等。如以快乐、宽容、感恩、自信、责任等为话题,以学会感恩、有志者事竟成、自卑、自负、自

13、信、关爱等命题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2)抓住作文讲评环节进行爱的教育。讲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文讲评中,我注意选择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段落、思想性较强的语句、突出人物品质的细节描写,激励学生学习他人文章中的好思想。教师的讲评,要像春风,带着真诚将思想教育吹进学生的心田,滋润学生的心灵。在作文评价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优秀生严要求、中等生重鼓励、后进生宜善待。评价的语言要生动、机智,让学生充满期待,兴奋不已,如“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你能说得更详细些吗?”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中既享受到了作文成功之感,同时又感受到了老师的浓浓关爱之情。 总之,语文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使学生知恩、识恩;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恩;以生活为内容,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感恩。语文教师要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站在民族的高度,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爱心教育。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播撒爱的火种,传递爱的真情,践行爱的行为! _ 收稿日期2018-0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