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25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转变农村小学问题学生的策略与方法 问题学生的出现,源于家庭教育断条、社会教育失衡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不一致。再加之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农村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可以学习和利用的资源匮乏,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 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原因类型策略方法问题学生的出现,源于家庭教育断条、社会教育失衡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不一致。再加之农村的信息相对闭塞,农村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可以学习和利用的资源匮乏,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 一、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最基本的环节。然而,在农村很多家长都无视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没有做到一个家长

2、应尽的责任,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孩子在家庭当中感受不到那种和谐、温馨的氛围。春天,家长们准备开春种地,从早到晚一直忙,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夏天,家长们三三两两的坐在墙根下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也不顾及孩子的教育;秋天,家长们忙于收获一年的成果,更加顾及不上教育孩子;冬天,家长们开始了打麻将、看小牌,哪里还有时间照顾孩子啊!可见,有一部分农村的家长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2.社会教育失衡 为什么国家一直在提倡:提高全民素质?因为就现在而言,农村的某些人的想法和城里人的想法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这样一来,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比如,现在的六年级孩子在退校之前,都会

3、在学校惹出一些是非才能善罢甘休。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有偏差,我们的社会教育还有误区,孩子在接触这些不良习俗的情况下,在家长和社会不及时教育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社会大气候下的必然产物。 3.学校教育脱节 教师在学校能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听话,如何让孩子学会学习,而忽视了与家长的沟通。所谓的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形同虚设,对学生进行的家访更是几乎没有。从而导致对孩子教育上的不协调,与社会的融入不匹配。就造成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 二、问题学生的类型 1.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宠爱、爷爷奶奶的溺爱,使孩子在心理成长上过早失衡。没有受过挫折教

4、育的孩子,在心理成长上是不健全的。因此,他们在分析事物、处理事情上行为偏激、思想极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层面就出现了问题。他们不习惯听别人的劝告,总是喜欢我行我素,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家长往往忽视孩子心里方面的问题,所以才导致孩子现在的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局面。其实,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没有过多的思想,只不过在心理上有一些偏激而已,如果家长及时发现,相信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2.家庭问题 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然而,如今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有之;父母离异、单亲孩子有之。这样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思想复杂,在行为举止上自然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是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的

5、潜移默化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导致孩子过早的步入社会,接触不良的风气,回到学校以后,会把接触到的不良习惯灌输给同学、朋友。所以说,孩子的教育、家庭很关键。好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环境,不可能造就一个优秀品格的学生。 3.学习问题 一部分农村孩子不重视学习,家长也不重视。原因在于社会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孩子自己就不用心。再加上农村孩子接触的资源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对待学习就越来越淡化。亲戚、朋友聚在一起都是谈一些有关种地、产粮的事,根本没有人在意孩子的想法。所以,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孩子从自身来讲就不重视学习,更加不要谈理想和未来。 三、问题学生

6、转变的策略与方法 1.上好心理健康课,还学生一颗健全的心灵 心理健康课,一直是被学校、教师所忽视的一门课程。要想转变学生的认知观念、看待问题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方法,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原因、对症下药。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课,做好每一个心理有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开展好家长会活动,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让家长与孩子多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有幸福感、安全感。家长要恩威并施,在给予孩子关爱的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正确引导,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养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师授课不但要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都不尽相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授课过程要因人而宜,尽量照顾全体学生,对差生要多予以鼓励,培养他们的信心,使问题学生能在循序渐进中迎头赶上。 总之,问题学生的转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但是,最终目的是要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现状,让我们的教育为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