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47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怎样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好好读书呢?在阅读多元化的环境下,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笔者对该课程理念的实践。本文从试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主阅读,巧用思维导图汇报交流和活用思维导图读整本书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尝试寻找小学生阅读课外书更实效、更有趣的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知识丰富,知书达理,而且

2、?能使人心情愉悦,有人生的奋斗目标,有追求的理想。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是的,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知道:历史上的事、现在的事、甚至未来的事,还有国际上的事。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使小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丰富,心胸变得宽广。因此,引导学生爱上阅读,让小学生乐于读书,敢于读书,善于读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从小学会阅读。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因识字量少,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而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阅读的习惯,随着识字量增多,

3、也所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总量则要不少于100万字。但是现实状况令人堪忧,真正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是比较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造成目标与现实的大差距主要是以下的原因。 (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出现以下问题 1.学生心理方面 本来小学生是处在一个贪玩好乐的年龄,他们容易沉迷于学校外面小商铺的小玩具,几张卡纸或者其他新鲜的小玩意,很少把时间放在读书上。由于识字量不多,阅读课外书时,碰到不懂的字,要查字典,怕麻烦,遇到困难就退缩。还有,根本就不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没有感受到阅读带来的美好体验。 2.家庭教育方面 有的家长工作很忙,家务又多,没有时间顾及学生的阅读。有的家庭没有读

4、书氛围,更说不上有阅读习惯的熏陶了,更谈不上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就难以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都蹉跎在电视机边,游戏机上。 (二)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忽略了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 怎样帮助学生喜欢上阅读呢?首先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认识以及探索事物的动力源泉,它能让人们主动积极,充满激情,永不知疲惫地去学习,去探寻。涂鸦是学生们都感兴趣的事情,爱涂涂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画画的过程,是充满好奇的,感觉是轻松的、自由的,是赏心悦目的好玩意!笔者大胆尝试把阅读与画画连接一起,让阅读就变得有趣、好玩,学生就很乐于去阅读了。思维导图正是引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好方法。 二、实践探索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

5、要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料袋”中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叙述了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一百个感人的故事。语言朴实、流畅,小说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写出了他们深爱着祖国和人民,深爱着父母和兄弟、深爱着老师和同学。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在意大利文坛引起了轰动,曾经被译成许多种文字,流传全世界各地。为了让学生阅读这本世界经典名著,去感受“人间真情”。通过阅读,走进名著,与书中人物对话,感受爱的力量。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阅读。 (一)试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 (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自主阅读 (

6、三)巧用思维导图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 课堂上,笔者注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阅读氛围,小组团坐,让学生们觉得有趣,有新意,而且更方便小组交流。首先,小组内交流:从画(美观)、写(清晰)、说(清楚)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三面旗,优良两面旗,一般一面旗,)并说明原因。通过说明原因让学生懂得思考和探索,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全班交流 学生在展台上大胆展现自己的作品思维导图,一边点着图,一边讲解,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与收获。当时课堂上就出现这样的场景:台下的学生看到人物思维导图上有“校长、老师、同学、家长”时,都纷纷发表见解:“二年级的老师舍不得安利柯”“三年级的老师和蔼可亲,安利柯很依恋他”“四年级

7、的新老师严肃,不亲切”交流之间就引起了情感的共鸣,诱发了思考,有了思想上的碰撞。最后,还能够从内容想开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的学生说:“看到思维导图上有那么多人物,我想到安利柯他们开学第一天非常热闹。”“我想到我们开学的第一天大扫除,领新书的情景”学生们看着思维导图能诱发如此多的联想,真是令人喜出望外。笔者看一个学生举手想上台来交流的,又把小手放下,问其原因,原来他发现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没有展台上的同学做的那么好,他认为自己的思维导图不够美观,还漏掉部分内容,他想修改后再展示,这就是交流后擦出的思维火花,对比后的思考,思想上又得到了提升。 (四)活用思维导图读整本书 笔者认为,阅读是一件很重

8、要的事情,能够有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学生阅读起来更有趣,更自信。能够通过班里的微信群展示,阅读变得更深更广。 1.让家长借助微信群的力量,让阅读的美好互相感染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冰糖葫芦”式结构的,它以时间为线索,穿起每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当天学过用思维导图阅读的方法后,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读第二个故事我的老师,并把做好的思维导图在班里的微信群展示。让家长也参与读书活动,他们对学生用思维导图阅读很感兴趣,而且情不禁尽地做出评点,获得肯定、认可和表扬,学生的阅读劲头如上了铆的钉子,兴致更浓了。这样搭建了亲子沟通的桥梁,让阅读活动走进家庭,又让读书变成是真的悦读了,读书成为了一项家庭活动,是一件

9、多么美好的事情! 2.用思维导图阅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为了学生有毅力读整本书,持续地阅读,融入书本,获得阅读的快乐体验。笔者让学生们每天读三个小故事(一个故事大概需要五分钟),在画册上画出简单的思维导图,再跟家长汇报读书体会,然后放在微信群里展示;明天,上语文时课前三分钟用上思维导图交流,首先四人小组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有:“我昨晚读了阁楼上,我知道了”“我发觉这个小男孩身体不好”“他的母亲这几天生病了”一千个人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最后,整个四人小组在全班交流,每一个四人小组都相互竞争上台发言,这样就帮助了一些怕阅读的同学克服阅读的障碍,更是锻炼他们的胆量,展示他

10、们的口才。就是这样“阅读做思维导图分享交流”,“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提升思维品质,让他们在想象中驰骋,体验阅读的快乐”。三十三天读完了 爱的教育整本书,学生们拿着画满思维导图的画册,看着思维导图就能够清楚地回顾每一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每一幅思维导图都体现学生阅读文章时的独特见解,他们的情感体验丰富了,慢慢激发了阅读的兴趣,三十三天的阅读体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结语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能够点燃学生的读书兴趣,边读边想边画,养成踏实、一丝不苟的阅读习惯。长年累月的练习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书海中徜徉,获得更多的读书乐趣;让学生“活”在过去,“活”在现在,“活”在未来。语文老师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实效的、有趣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轻松、身心愉地进行课外阅读;爱上读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正是笔者要追求和探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