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66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适时追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年龄、经验的局限或惯性思维的影响,其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及至失误。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在学生思维缺席处、深度匮乏处、模糊歧义处、知识错误处、精彩成功处,正确的追因,不对的追错,肤浅的追根,穷追不舍,那么数学教学活动就会呈现出固有的深度与活力。因此,追问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

2、作用。 一、在思维缺席处追问,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 有42人准备租船游玩,坐大船每条6元,限乘4人,坐小船每条5元,限乘3人, 你准备怎样租船? 师:你怎样理解“限乘4人”?生:最多能乘4人,不超过4人,否则有危险。师:如果你是负责人,42人准备怎样租船?生:可以考虑全部租小船。423=14(条)要租14条小船。生:还可以考虑全部租大船。424=10(条)2(人)租10条大船,1条小船。师:为什么还有1条小船?生:因为还有2人,租一条小船就可以了。师:如果全租大船要多少条?(11条)师:选择10条大船加1条小船而不是11条大船,有什么好处?生:省钱。只有2人,没有必要租一条大船,租一条小船就可

3、以了。师:大家真爱动脑,可以省钱。 此时学生正为自己的省钱方案而沾沾自喜,思维处于僵持阶段。 师:(追问)一条小船能坐几人,现在坐了几人,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案,10条大船1条小船有点浪费。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想,能说清楚吗?生:一条小船能坐3人,可现在只坐了2人,有一个座位空着,有点浪费。可以从一条大船上去一人上小船,再把这个大船换成小船,就是9条大船2条小船,这样正好都坐满了,没有空座位就不浪费了。师:这样租有什么好处?生:不浪费,省钱。师:是不是省钱,我们可以计算一下。 对于三年级学生利用除法找到三种解决的方案已经不错了,此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停顿,而教师的追问又一次激

4、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在豁然开朗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二、在思维肤浅处追问,让学生的认知由单一走向全面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更省钱,现在你觉得怎样租船最合理?生:尽量将座位安排满了,租9条大船2条小船。师:(追问)可老师还有个疑问,刚才说没有空座位就不浪费了,可租14条小船也没有空位置,为什么要70元呢?生:除了看有没有空座位,还要尽量租大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控制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经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全集中在空座位上,所以会有一种肤浅的认识,认为将座位安排满是最合理的,而这

5、只是方案合理性的因素之一,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师通过追问,又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激情,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认知由单一走向全面,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在思维模糊处追问,让学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师:(追问)没有空座位当然是最好的,但为什么要尽量租大船呢?学生一脸茫然,但都在积极思考。生:坐大船平均每人要花的钱少,而坐小船平均每人要花的钱多。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生:坐大船,4个人6元钱,每人1元后,还差2元4个人分,每人5角,一共是1元5角;而坐小船,3个人5元,每人1元后,还差2元3人分, 5角不够,要6角多,一共是1元6角多,所以要尽量坐大船划算。 此时很多孩子

6、都很兴奋,不由自主地送上了掌声。 师:为了检验大家的想法对不对,我们可以进行有序思考,列出所有租船方案,看看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接下来应该考虑租几条大船?生:8条大船,7条大船,6条大船分别算出需要的小船数。 开始孩子对“尽量租大船”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才三年级的孩子,又不会计算小数除法,而教师的连续追问,却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竟然让孩子有如此精彩的回答,真让人感到惊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学生认识模糊之处,教师运用追问的策略,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四、在精彩成功处追问,引领学生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追问)刚才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7、你有什么收获?生:租船时要尽量租大船,并且尽量没有空座位,这样最省钱。生:解决问题时进行有序思考,就可以找到所有情况。 学生已经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教师在此处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让学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也是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的体现。 五、在思维偏差处追问,让学生在思辨中获得认知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差错是不足为奇的。这时不应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弄清产生错误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为有效地为教学平添一些美丽。很多时候可将拒绝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 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分一分。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2个和4个师:这两种情况你认为哪一种更符合题目的要求?生:第一种师:(追问)第二种不也分成三角形了吗?生:题目要求分得最少,而第二种分成了4个三角形。师:(追问)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只要把四边形角对角连起来,分成的都是三角形,就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把三角形也分了,就不是最少了。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并没有直接评判,而是将评判权交给学生,适时追问,坦然公开了学生的错误过程,学生在思辨中获得了正确的认知,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牢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