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69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主题性、实践性及活动内容的科学性,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积累作文题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作文主题的建构和主题实施的环节等方面来简要介绍小学阶段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写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在语文课中生发主题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

2、养的主阵地。课程专家吴刚平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强调“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目前也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既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就要发挥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把有限的课堂学习空间引向无限的、充满个性的课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如读了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指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提出学校周围的自然物会有什么语言?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已的观点,再让学生策划,组织观点交流会(组内交流,组际交流)。最后回到课文,续写课文。

3、 (二)在其它学科中挖掘主题 数学、科学、体育、艺术等学科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各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观察、思维、评价的能力。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和表达能力提高的统一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习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融,是习作成为学生建构各科知识的一种有力手段,进而产生强烈的习作动机,跨越语文学科,更充分地锻炼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比如,科学课中其中有一单元,让学生种凤仙花,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学生兴趣也很浓。 (三)在生活实践中提取主题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需

4、要作文。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多姿生活的重要组成。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策划、参与、积极体验并享受习作的乐趣很重要。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倾吐的欲望。基于此,教师再恰当地引导、唤起回忆,组织交流,既沟通情感,又提高表达能力。 校园是学生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对校园的集体活动司空见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为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 如上学期,本班里兴起了一股养蚕风,好多学生甚至把蚕宝宝带到教室里,课间他们经常围在一起交流养蚕心得,于是

5、,我问学生“你们真的喜欢蚕宝宝啊?”学生非常激动,“喜欢,喜欢,我家里有。”看着学生涨红的小脸,我说“这样吧,既然大家都喜欢养蚕,我也支持你们,但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不能随便把蚕带到教室,就每星期抽出一个下午让你们带。第二,每天好好观察自己的蚕宝宝,看看有什么变化,及时记下观察记录,最好能写几篇观察日记,不清楚的上网查询。”教室里传来响亮的“耶”字,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就知道收获的日子不远了。真的,接下来的日子,常常能看到日记本中,学生带来的惊喜。如学生季琳伊的日记养蚕小记 最近我养了四条蚕,其实,蚕也不可爱,是因为班上刮起了一股“养蚕”风,我才跃跃欲试的。 我先讲讲这四条蚕的来历,1号

6、最大的和2号中间的是我自己买的,3号最小的是陈崇洁同学送的,4号有标记的是吴金洋寄养在我家的,真可谓是来路各不相同。不知为什么,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吃。你瞧,一片新鲜桑叶刚放进去,我就惊奇地发现1号蚕已经开口了,没多久,就已经“进军”了一个大口子,它的食量可真惊人啊!一天过去,我再去看它们,那片桑叶已经“残”得不成样子了,也已经枯萎了,上面还布满了巨大的黑色大便和蚕丝。可是4号蚕一点儿挑剔,还吃得津津有味,你瞧,它正吃着呢,侧着头,用灰灰的嘴巴从上到下飞快地割着,一毫米一毫米地进展,没多久,已经好大一个口子了,真谗! 可第二天发现1号蚕一动也不动,什么也不吃了,我还以为它得了“厌食症

7、”,急得要命。到了学校,从同学口中才知道,它的嘴巴已经很黑了,马上就要脱壳了,我这才安心下来。 养蚕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它让我从中得到乐趣。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纷繁复杂的变化,我们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除了上面的例子外,我还在班里做了以下几个主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煮熟的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校园里的垃圾从何而来? (四)从地域文化中发现主题 地域文化是儿童言语的根脉,走进地域文化中的场景之中,适合儿童写作的情境、素材、资源触手可及乡土景观、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乡土游戏等,它们

8、都能为习作教学营造一个“原生态”的文化氛围。譬如在“可爱的家乡”的习作单元中,我通过以下主题的开发,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 主题一“有趣的地名”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某一个特色地名的由来。写作内容有为地名写故事,可以根据民间传说加工,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 主题二“神奇的瑰宝”向亲人或民间艺人学习一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作者是一项民间文艺活动。写作内容有写一篇说明文,介绍民间艺术的创生过程;写一篇解说词,展示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主题三“独特的风景”参观家乡的一处景观,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写作内容有写一篇参观记,为家乡的名胜设计广告语。 地域文化是习作课程的美丽外衣,它让学生在熟悉的

9、乡风民韵中走进写作,融于表达,乐于交往;地域文化中更是习作课程的内在气质,它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份美好的记忆,更打上了一行永不消退的故园烙印。 (五)从时事变幻中捕捉主题 早在明朝时期,顾宪成就写下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而生活在当今传媒发达、信息快速传播时代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心怀全球、聆听时代脉搏的本领。因(下转第46页)(上接第34页)此我们教师还应注重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 我要求学生经常看报,收看新闻,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即使写进日记,表述自己的看法。还倡导学生闲暇时间聊聊近期国际国内风云状况,并以小随笔、小杂文等形式写在练习本上,同学之

10、间传看,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有时,我也选取事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如2018年国家大事真不少全国两会召开、第十四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举行、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超强台风“梅超风”,这些都是很好的主题,我把握好机会,在关注时事的同时,不放过给学生练笔的好机会。如学生俞欣在暑期日记“梅超风”来袭一文中这样写道 今天,老天爷给我们带来了个大礼物超强台风“梅花”,这个被大家称为“梅超风”的超级大怪物来势汹汹, 教学生读书,不单单是要让他们知道课本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了解身边发生的事,能正确看待、处理问题,才是教育的目的。 总之,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热爱祖国的责任感。综观整个过程,无论是活动的过程还是操作的手段、成果的展示,许多方面都离不开写作。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野,积累了他们的写作题材,激活了他们写作的心志。主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个提高学生习作的有效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