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378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 1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六种 1.1 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1.2 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

2、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1.3 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

3、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1.4 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1.5 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

4、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1.6 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2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多种途径,但离不开一个提纲挈领的指导思想。通过小学体育教学的长期实践, 我认识到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应贯彻“乐、

5、动、学”的指导思想。 所谓“乐”亦即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在教材的选编和教法上要依据儿童心理特点而定,使之乐于去学, 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动”就是说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在于身体练习,教学必须符合人体 运动机能变化规律和生理适应性规律,要有一个合理的运动负荷,并建立在“乐”的基础上,使之主动去锻炼 ;而“学”是通过身体练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内化成为运动技能,达到掌握科学体 育锻炼的方法,使之终生受益。“乐、动、学”三者有机溶为一体,高度概括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它的形 成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高度的指导意义。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遵照“乐动学”的指导思想,精心

6、选编教材,适时采用与之相应的教法,收到 了明显的课堂教学效果。 1、在“乐”字上做文章,是小学体育教学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低段的 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乐”必须体现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点十分鲜明,对事物的注意、思维持久力均差,这就要求在教材的选编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力求 活动是群体性的;力求多安排游戏性的教材。我曾在一节教材为50米考核的课中做过成功尝试,使枯燥的考核 课充满情趣。从课的开始就安排反应练习以集中注意力,随之在准备活动中又安排三项行进间的游戏练习,不 仅使学生情绪高昂,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还紧紧扣住

7、短跑的特点进行了起跑所需的反应练习,做到一举多 得,测验成绩良好。 2、“动”是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特点,要使“动”达到良好的效果,除遵循运动规律外,应建立在“乐” 而为“动”的互相关联的基础上。“动”给“乐”作出明确的限定,即“乐”是有条件的,不是“乐”而为“ 乐”,而是“乐”而为“动”,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离,才能使体育课堂结构安排趋于科学化。“动”应该 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方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体质。同时,必须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适应性规 律。因此在教材的安排和课的结构选排上,一般应把游戏教材作为主教材,又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在基本部分 结束后,一般安排赋有竞争性教材,不仅体现出“乐

8、”的特点,更使“动”有量的保证。 3、“学”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必须有计划地学习有关运动技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完成学 习基本任务,“学”建立在“动”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动”才能使技术内化而形成运动技能 .因此学习和掌握教材的途径必须是科学的身体练习,并溶进智力、心理等因素,所以“动”是“学”的基础 ,“乐”是“学”的效果的激活因素。只有“乐”“动”才能使“学”事半功倍。当然,“学”本身具有特定 的含义,必须通过一定的教法才能有效传递知识。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分解教学是体现教法的关键。如何分 解教材又是核心问题。依据程序教学原理,科学地把教材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并一步一步掌握,以 达到完整掌握技术的目的是有效的。 “乐动学”三者是有机合一的整体,又各具有其深刻的含义,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不可偏重一方而轻之一 面,必须从整体上作为指导性的纲领。对三者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必将有益于教学 质量的提高和更有效地使体育教学趋于灵活、多彩而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