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00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最近,学校正在开展有关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赛课,其中要求之一就是提倡探究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笔者尝试连续在三个教学班执教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对比探究,旨在通过切实的教学实践去感悟探究学习教学策略问题。 教学活动一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首先在课前布置学生结合问题的思考提示,进行充分预习;然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并做好记录;再要求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归纳出半径和直径特征及其关系;最后再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强化新知。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气氛热烈,场面活跃

2、,没用多长时间就作了如下记录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每条半径都相等;2、圆的直径有无数条,每条直径都有相等;3、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同学们也较为顺利地补充出“同一圆中”这个关键条件。应该说,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有动手操作,也有交流汇报,感觉还是比较完美的。但课后当我不经意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得到结论时,他们的回答却是“老师,你让我们探究的问题,课前我们早就知道答案了。”我当时竟一时语塞。 静下来一想是啊,课中看似热闹的探究学习实际上是把课前预习的结果搬进了课堂。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与发现。既然如此,如果学生课前不经过一点预习,也不作任何提示

3、,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验证一下我的推测。于是,我又选择了同年级的另一个班,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 教学活动二 同样的教学内容,几乎是同样的教学方式。唯独不同的是在课前,我没作任何暗示与提示,课中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问题也随之来了,主要表现有1、学生思维混乱,方向性不强;2、有的学生探究结论零散、琐碎、不能归纳出来;3、多数学生直接将教材中现有的结论填写在记录表上,然后无所事事。 看来,在没有预习与暗示的前提下,学生表现为要么探究困难,要么直奔结果而放弃过程。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仔细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准备工作还是需要再

4、挖掘,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二是离开了提示与相应的铺垫活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就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三是在探究的结果已经知道的前提下,再进行探究学习,这样的探究本身就失去了对学生的诱导价值,学生很难从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探究需要,因而是没有多大必要的。 难道是探究学习本身出了问题吗?显然不是。在苦苦思索之余,我又想到何不把“探究”改为“验证”去试一试呢?于是,我在同年级第三个班又进行了第三次教学尝试。 教学活动三 这一次,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并准备相关学习用具,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作铺垫。在课堂上,首先就询问学生对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哪些初

5、步的了解,以此检查学生预习效果,找准学生学习起点。接着设疑问学生你发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书上的结论有没有错误?以此激发学生产生猜想与验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验证,不断释疑,主动建构新知。这在个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尽情地演示,互相协作,互相评议、互相补充。教学活动重心就由原来的形式上的自主探究转变为实质性的合作验证,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趣味性,挑战性与创造性。最后,我引导全班学生交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其它发现。此时,学生创造性的想法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教学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教学反思 通过三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感觉要真正把探究学习融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之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至少,我们应

6、该在探究学习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真正体现“自主”与“探究”的特点。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凸显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一、探究学习应当追求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思维价值是其核心。教师如果片面追求教育效果,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被严重束缚,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必须的。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开展探究学习应讲究一定的策略。当探究内容难度较大或学生已充分了解结论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改用合作验证去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此凸显探究学习的实效。 二、探究学习应

7、当把握有效性 布鲁纳曾经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所谓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不同,将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产生深远的变化,因此,弄清学生学习起点,把握学习有效性,对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意义深远。 从三次教学实践的对比来看,当学生对问题的结论和形成过程有所了解时,教师就不能把学生当作一无所知来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就应当从低层次的再现学习层面转到创造性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有效思考,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富有价值的。 三、探究学习应当提倡适时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关注过程目标的本身价值

8、,并非是学习过程定位于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之上,而是力求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带给学生探索、创新、实践的机会,这一切都比结果更为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提出适时“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性质或规律的教学,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呈现大量的实例,再进一步抽象概括出结论。明显地,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预设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的,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建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得到的结论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 总之,我们强调探究学习,是使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凭想当然得出结论,必须调查、搜集数据,用科学的方法,实验来证明,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应提供必要的指导,既注重追求探究实效性,又把握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更倡导探究学习的适时性。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