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07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是一个知识梳理和提升的过程,但当前的化学复习课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料内容不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教师讲解学生机械操练,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欲望和时间,课堂提问方式不当等。笔者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尝试采用维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型的问题引导生成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问题提出 化学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复习课侧重点可能不同,但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下三个方面:基础知识的小结、网络化;解题方法的提炼、归纳;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当前化学复习课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使得不少复习课

2、的效率偏低: 1.教师使用“背包叔叔”带来的各种复习资料较多。这些教辅资料虽然经过名师们的选编,不乏精品,但是深度、难度、梯度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可能会影响使用效果。 2.不少教师上复习课采取题海战术,课外补课,随意增加课时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许多教师只按自己的思路讲授,教师演示、配合讲解加练习,学生机械接受加练习。老师与学生交流主要与“尖子生”进行交流,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需要。 3.复习课的课堂提问很多时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能达到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时间被浪费。 3.1课堂提问缺乏,有些教师上课时提问的是非题、简单判断题较多,学生回答也是

3、简单回答“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等,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提问的质量和学生思维的质量低下,而且问题单向,缺少互动性。 3.2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无从着手,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得不由自己回答。 3.3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往往较短,为了保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一句话带过后转而讨论其他内容,让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的学生疑惑更多了。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问题引导生成”的复习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积累,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以下笔者想具体谈谈对“问题引导生成”的认识和实践操作。 二、“问题引导生成”的理论基础

4、 1.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成学习模型(理论)。他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地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1。 该模型包括四个主要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生成是指形成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 动机是指积极生成这两种联系的愿望,并把生成联系的成效归因于自己努力的程度; 注意是指引生成过程的方向因素,它使生成过程指向原有知识和经验; 先前的知识经验包括已有的概念、反省认知、抽象知识和具体经验2。 2.根据生成学习模型设计问题情境 以上是笔者根据维特罗克生成学习过程模型的有关描述3

5、,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要求。 1.问题内容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欲望。 2.问题来源可以是教师平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成果,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复习课的内容设置的问题材料,还可以是来自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新闻文字或视频信息。 恰当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三、“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课堂设计思路 1.生成学习模型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学情分析:重视学习主体个性特征,注意学生学习水平个别差异。 三维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生成性。 学习内容:强调内容的适当性、真实性,注意信息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6、教学策略: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 教学评价:制定生成性评价策略,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和反思性。 2.基于“生成学习模型”的“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课堂设计流程 3.“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课堂设计实例 实例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复习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复习是在完成高二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后的一节复习课。笔者所任教的高二某班是普通班,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尽管一般,但是学习积极性较高。本节复习课从学生练习书写有机物出现的错误引入,抓住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明确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归纳小结常用的有机化学解题的技巧。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

7、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内容: 1.利用收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分析以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等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烷烃等效氢确定常见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以乳酸的成环反应和缩聚反应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这一重要的化学反应特点,掌握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4.通过醇、醛、酸、酯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找到解决有机化学的推断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策略: 1.本节课学习内容之间有层次的递进,有紧密的逻辑关系。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研究解决,老师轻易不下结论。 3.进行充分的变式训练。 评价方式:纸笔测试、课堂问答师生共同点评。 四、“问题引导生成”的化学复习课课堂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