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078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问题情境创设法在高效课堂中被不断得到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法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问题情境创设法的具体含义出发,对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 所谓问题情境创设,是指教师通过对学生特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开始前进行预期分析,从而为学生设计一个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创设常见的方法通常有矛盾式、悬念式、递进式、质疑式等。 二、问题情境创设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矛盾式教学情

2、境 创设矛盾式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由于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或抓住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认识理解的差异,挑起“矛盾冲突”,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境,设置一些认识理解感悟的障碍或者所谓的“不和谐因素”,引发争论,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如,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

3、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味很强的文章。王学芳老师在教授妈妈的账单这课时,设置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问题:为什么“0”“60”?这个问题明显地展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激起了学生探究和学习的愿望。这节课能够设置一个核心问题贯穿全文,并牢牢抓住“060”的矛盾点深入,多视角表现,做一个有心人,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例。 (二)创设悬念式教学情境 创设悬念式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

4、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精神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悬念可以造成学生的心理期待,教师可利用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欲一睹为快的心理,在悬念中巧妙地提出新任务,创造出探寻知识的良好情境。在教授新课时,有意地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产生种种疑问,激起寻根究底的探究欲望,从而使他们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课文情境,探究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叙事文章往往有几处地方适宜于制造悬念:情节的高潮处或关键处;人物或事件的最后结局;人物或事件的结局面临几种不同的选择发展时。设计悬念时必须抓

5、住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同时做到技巧上引而不发,富有韵味。 (三)创设递进式教学情境 递进式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师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一些能把认知活动引向深层递进的问题情境,设置多个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把学生巧妙地引入教学情境。成功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诱导学生去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辖区一教师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巧妙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给你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

6、学生自主回答)不管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应该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选择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钓鱼的启示(幻灯片出示课题)。本课的导入,根据该课文课题概括和篇尾点题的构文特点,抓课题,抓篇尾,首尾呼应,切入重点,导出问题,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构文特点,突出作者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7、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四)创设质疑式教学情境 创设质疑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思考和质疑像孪生姊妹一样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 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 也是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辖区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问题提出后学生稍加思考后,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向瓶中投放石子,使水上升,然后就能喝到水了”。至此,作为传统教学而言,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此时我又进一步设

8、疑:“向瓶中投放石子,乌鸦就一定能喝到水吗?”问题一出,课堂内一片沉寂,随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通过讨论与实验(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得出了正确答案:“乌鸦不一定能喝到水”,“当瓶中的水不多时,即使向瓶中投放石子,乌鸦也喝不到水。”这与传统的教学显然是不同的。通过有的放矢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鼓励质疑, 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巧妙地将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 (编辑:龙贤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