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24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搞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一半。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方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蕴育着成功。一个简洁朴素,集数学思想与教学艺术于一体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也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数学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新课的导入。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几种常见的数学课引入方法。 一、过渡导入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的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 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 自然衔接。教学“长方体的表

2、面积”时,教者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样导入,承上启下,衔接自然,导入简洁明了。 二、转换导入 教学“求平均数”时,教者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引子)五年级一班分成3个小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要求学生写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投中篮球的总个数组数=平均每组投中的个数。 师如果将题中问题“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改为“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出数量关系式? 生投中总个数全班总人数=平均每人投中

3、的个数。 师按照这道题的条件,能算出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条件中缺少人数。 师现在告诉各组人数,再求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就能够计算了。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补充条件和改变问题后,与刚才那道题有什么不同?(生答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 转换导入新课,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减缓了学习坡度,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练习导入 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者可以这样设计导语 (引子)读题说运算顺序,再分组计算。 (21+32)2 212+322 (16+24)3 163+243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

4、法的又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初步感受到知识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四、故事导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教者可这样设计导语放录音,听故事,想问题。 花果山,风景秀丽

5、。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二份,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丙三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呢?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知是有趣的。 五、实验导入 教学“体积概念”时,教者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把一块石头沉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水面的变化,说明石头占据空间;接着让学生用火柴盒做装细沙的实验,说明火柴盒占据一定空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火柴

6、盒、工具箱,水泥板的大小来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出体积概念。 这种让学生亲自体验的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媒体导入 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工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 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出示课件,以一直角三角形状的厚纸板的一边(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

7、后,问学生这样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形体?谁来描述一下,从而导入课题。这种导入法很新颖,富有想象力,开拓了学生创新的空间,深受学生喜欢。 七、生活导入 数学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平时不断地启发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感悟、内化和概括,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 教学“利息”时,教师可先围绕“如何用好压岁钱”展开讨论,再围绕“钱存到银行有什么好处”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钱存在银行为什么会增加收入”顺势导入课题。 这种导入法一改以往数学抽象、枯燥,令人生畏的面孔,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为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和交流的习惯提供了宽松的课堂气氛。 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其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的方式不在于新,而在于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