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30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师如何让非电专业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本校的教学情况和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施情况,对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并与同行共同探讨。电工电子技术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电类专业是一门考查科课程,由于是非专业课程,课时较少,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和团队相关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

2、时内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多掌握一项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考试科课程的学习,考查科课程不是很重视,考试只要及格就满足了,没有考虑到学好考查科课程对自己今后的职场带来的帮助。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相当数量的学生就业不对口,甚至跨专业就业。因此,在学校里,学生应该把专业考试科课程和考查科课程同等对待,多掌握一门非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而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呢?为此,笔者将近两年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

3、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然性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结果,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规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模式转向就业导向模式,培养目标已从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应该能掌握该课程相对应的技能知识和操作能力。例如:“电机与变压器”、“电工测量”、“直流稳压电源”等章节,如果只进行理论教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课程知识学生只记住一些概念,连常用的电工仪表也不会使用,更谈不上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

4、相应的知识技能,为就业积累技能和经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在学习方法上由唯一的在教师学习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就业成为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用理论去解决问题,即做中学、学中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面。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办法分析专业就业对本课程的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等计算机类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机械类专业都设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5、,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专业应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及实践应用能力应有所区别。例如:继电器控制系统内容,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能读懂电路并能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调试,而数控技术专业能按电路图正确安装接线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分析电路的故障原因,为学习后续课程数控设备维修技术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应用单、三相交流电源;掌握拆装交流电动机方法;掌握典型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了解直流稳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由于课程内容含盖了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定考核内容,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经济条件允许的学生可以参加低压维修电工操作证的鉴

6、定考核,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根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写授课计划,计划不需要面面俱到。编写授课计划时,教师应结合课程教材内容,首先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及进程,授课计划应该按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进程进行编写,理论课内容的深浅要得当,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要合理、灵活,不同的章节比例应有区别,授课顺序应该不受教材中章节顺序限制。例如:第6章电工测量中用到嵌形电流表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的电流时,用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讲解嵌形电流表同时测量电动机的三相电流时为何为零,用第4章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内容讲解电动机的绕组结构及联结方式。

7、课堂上灵活实施授课计划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多数教师习惯先把理论内容讲解完毕,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其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谁先谁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些章节可以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或实训)的结果或现象再用理论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第5章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安装电动机正反转电路,通电调试时电动机可以正、反转,再用第2章正弦交流电的三相正弦交流电讲解反转的原因;安装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电路时,用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内容进行分析讲解电动机Y形接法和形接法绕组的电压为什么不同,这样比较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又节约时间。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

8、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双师”型教师任课系部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安排课程任课教师是最关键的环节,任课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由于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由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承担,这样有利于掌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教学比例和教学进度,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对实验和实训的内容、原理、技能、工程应用等方面熟练掌握,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双师”型或“双素质”教师任课有利于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重视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

9、育的培养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操作技能水平,为就业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本人在2010年、2011年共承担机制专业4个班级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每班90%的学生取得国家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机制专业学生在应聘工作时大多数岗位要求应聘者同时具备机械操作技能和电工操作技能,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的学生很快就业,而且是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1李 康.基于行动导向的“三位一体”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032梁子坚.谈专业课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增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