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63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着学生的综合发展。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存在的诸多弊端。“控量提质”就成了作业设计的新标准。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教师可综合考虑作业的“含金量”来打破作业的常规模式,让作业“活”起来,让学生上作业。 作业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如何有效地设计作业,把它当作一种自主去追寻、去体验的过程。其实,这和厨师做菜一样,总是一成不变地做一样的菜,相信愿意尝试的人会越来越少。有时,同样的食材,如果换了调料的话,味道就大不一样。不妨,我们也来给作业调调味,提高作业设计的“含金量”。 一

2、、“人文含量”让语文作业更有深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在设计作业中,应力求学生在做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例如,我在设计一年级影子的课后作业时,对学生给予了充足的人文关怀。我把枯燥的识字题设计成“我有好记 性”;把无趣的书写生字题变为“我是小小书法家”;把乏味的考查方位题调整成有趣的“我能介绍好朋友”;把对认识影子现象特点的题型设计成“我和大家一起玩”。作业交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完成效果好了许多。这样的设计,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的设计兼顾了知识与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情感态度的培养。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言学本质是一门

3、人文科学。它跟别的人文学科一样,可以利用技术科学的帮助,但它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语文作业不再仅仅成为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手段,还要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感悟。例如,很多老师在学生学习了有关伟人的课文后,鼓励学生课后去收集阅读伟人的成长故事,感受伟人的可贵品质。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还帮助学生建立了一定的价值观导向。因此,我们不应让作业成为冷冰冰的逻辑堆砌,它应该是一片饱含水分的树叶,更应是一束色彩鲜艳的花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从外延无限扩张转向内涵充分发掘,以质取胜,让学生在作业中和谐发展。 二、

4、“生活含量”让语文作业更具广度 传统的作业设计,我们更多的是把目光聚集在课内、课本,作业内容也只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作业的类型也大多是一些抄抄写写的练习。长期如此,也就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顾黄初先生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所以,脱离生活的语文作业早已失去了生命力,我们要把语文的触角伸向学生的生活,让作业

5、生活化,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活动,同时也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生活,享受生活。 处处留心皆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布置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还可以把课内的学习拓展到课外。例如,学习了有关春天主题的课文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引导学生到公园里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感受春天;或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谚语、古诗、诗歌、美文等;也可以让他们动手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拍几组春天的照片或用笔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还可以让学生亲手种下一棵植物以观察其成长等。而后,再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成

6、果。这样的作业,把课内与课外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语文回归生活,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这样的作业,学生的兴趣是浓浓的,情致是满满的,收获也是多多的。 三、“情趣含量”让语文作业更添味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们的作业设计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生一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学生唯有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和智慧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其学习潜能。 我想,如能改变作业单一“写”的模式,让作业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趣味性。在实

7、践中,我们可以让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如,学习生字时,我不是让学生去写多少遍,而是让他们各自想办法怎样去记忆生字。在学生的眼中,生字是一个个音形相加的、充满趣味的“故事”。课后我会和学生们一起将记忆生字的语句整理成一句句小儿歌一人拿钥匙就是“足”;太阳唱歌,唱唱唱。两把梯子就成“非”,它像铁轨,又像椅;一根小棒串起一串糖葫芦;二小在西边放风筝,风筝飘呀飘得高学生在有趣的儿歌中既巩固了生字,又陶冶了情操。他们积极地投入编儿歌的活动中,变枯燥的识字为生动有趣的自主创编活动;在学习了优美的写景类文章或有意境的古

8、诗后,可以布置学生用笔画出自己头脑中感受到的画面;在学习了一些可以用来吟唱的文章后,让学生学着唱一唱;在学习了可以转化为表演的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改编成课本剧演一演等等。让我们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作业活动中动手、动脑,让学生喜欢作业,爱上作业,更让孩子在作业中发展与创新。 四、“实践含量”让语文作业更显效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

9、。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于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这些都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自主建构,更好地学习语文。作业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不例外。 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如,荷花一课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姿态。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舞蹈造型来表现文字。像曹冲称象乌鸦喝水等文章,课后可让学生做简易实验来帮助学习。我们还可以大胆地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调查社会上的新热点与新现象。让学生成立小调查组进行调查与研究,撰写研究小报告或小论文。或者引导学生先从班级里存在的现象或学生感兴趣的情况进行锻炼。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总的来说,作业设计的这四个含量应该是相互渗透融合的,在设计时我们可以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内容。“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教师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关注作业的“含金量”来设计,给我们的作业调调味,孩子就会喜欢我们的“烹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