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41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如今教学改革之声漫天飞扬,我们这些地处边陲的农村小学也不甘落后,在这一片教改呼声中扬帆起航,兴起学习新兴的教育教学理论热潮,并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对语文教师的我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我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我们的实际教学环境

2、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 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写出生活实际 时下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记流水账,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一次集体秋游活动,首先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备好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活动程序。交代活动目的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体会,特别是活动细节。回来后让学生把整个过程完整描述下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活动,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活动,挖掘活动中印象最深,体验最深,感受最深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学生自己真正的寻到创作源泉“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

3、生活。 二、 注意积累,灵活运用于写作中 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一筹莫展,难以下笔,这是作文课堂中常见的现象。学生“愁”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无从下笔了。这是因为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流水式作文写完后,就难在修改了,我让同学自己再读写好的作文,鼓励他们能把学到的好词好句加到习作中去,能加多少就加多少,使学生作文有一定的骨架,又提倡反复阅读刚好的文章,从字、词、句、段几个方面反复去修改。就这样部分同学的习作也基本成型了。所以我们强调学生要博览群书,集思广益,不断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写作文时才能畅所

4、欲言,妙笔生花,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大师韩愈就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三、 不怕质疑,大胆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地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信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可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中也曾有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鹜齐飞,秒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

5、来的。古代诗、词、歌、赋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与现代文学大师们提倡的“返朴归真”的道理谋和了。只是我们必须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 多点鼓励,少点批评 在评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表述。通过观察和表述的实践,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细致、有序、抓住重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引导学生对比,通过比较来抓住事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按照教师指导的样子,自己观察、练习说,最后写下来。试想,第一次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并不是很好,但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的闪光点,我们也应该多给予赞美,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否则,如果把学生作

6、文批得一无是处,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了。最后鼓励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受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能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也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学生每天至少应练笔一次,大至时政国事,小至遣词造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励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 杨正稳,男(1972-01),汉族,毕业于广西电视大学中文系,小学一级教师职称,从事小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