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99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 摘 要 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弱化和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从重建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加大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技能的培训方面找到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切实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57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

2、,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计划,把知识用通俗、简练的语言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成效。即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大部分的专业知识都是在课堂中获得的,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专业课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所从事的专业产生兴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比较系统深入,为将来专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 我国高校专业课课堂教

3、学有效性的弱化和缺失现状及问题分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做起,把改革重心移向课堂,让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来一次真正改观。目前大学专业课课堂教学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教学低效能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地区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弱化和缺失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及分析如下。1.1 教师以主导地位自居,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与教师的水平有关,而且与学生的配合参与也有密切关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反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目前

4、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处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的状态。专业课师生间的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项调查中,认为“师生定期交流非常有必要”的占了74%,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教师很少交流。教学的反馈性比较差,影响了专业课课堂教学效果。1.2 教学的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以教材为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和书本的绝对作用,忽视知识更新,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些教师还是捧着教材照本宣科,没有自己对教材课程的独到见解,没有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没有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教学内容窄化,教学就是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仍然以班级授课制讲授为主。对于专业课课堂教学

5、有效性而言,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式单一是严重的问题。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部从2003年就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其核心是倡导高等院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然而,近10年 过去了,我国高校的课堂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很传统,“填鸭式”、“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很多高校教师怀疑如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将保证不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说教、灌输式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讲解几乎是唯一的教法。1.3 教学的评价方式缺乏

6、激励性在高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察是主要以期末的考核成绩为标准的,并且期末考试以考卷为主,评价方式单一,平时作业也很少,要求也不高。由于考虑到教育对象的成熟性,教师布置作业没有什么标准性的规定,作业的完成质量也参差不齐。1.4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心理反应1.4.1 “听众”、 “吃等食”心理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大学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某个学科领域,使其能够在这个领域内驰骋、探索和发展。一方面如果教师主导了课堂,学生感觉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角色。作为各方面都成熟的大学生来讲,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教师的这种态度会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不满,有自己的见解却没有机会表达

7、,只能是充当听众的角色,教师占满了一堂课。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继续听讲的兴趣,自己也不再思考,觉得教师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处于只是听众而已,来听课只是敷衍了事了。学生产生的这种可有可无的心理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如果说教师只是将条理化、逻辑化的静态知识体系作为现成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只给予一定程度的说明、分析与解释,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种惰性,仅习惯于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会自己去发现和探索知识。根据一项调查结果:“课堂上,你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疑问,你会怎么做?”选择“不管它”的占52%,选择“课后提出”的占37%,而“及时提出”的只占11%。从此调查可见学生懒于思考,甚至对求疑都失

8、去主动性。1.4.2 “听课无用”心理导致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有人曾对某高校学生中逃课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本科生大一逃课率为一成左右,大二为二成多一点,大四竟达五成。专科生逃课率大一为二成,大二为三成多,大三竟为五成多。从此调查结果可以明了地看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学生为什么对传授知识的课堂如此的不在乎呢?就是缺乏一个制约和激励机制。对于专业课课堂教学而言,专业课教学考核大多数以考试成绩为主,而许多专业课考试是很容易应付的,其题型呆板,缺乏创新,而考试的内容基本是书上的与笔记上的原题,很少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考试之前,学生利用些时间突击一下,完全可以应付。这就使学生认为逃课不足以影响自己

9、的学业和毕业。因此,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学生中逃课现象都非常普遍。 2 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改变高校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是当务之急。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关键不是知识量的大小,而是看其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教给大学生“描述性、事实性和原理性的知识”,更应把重心放在教会大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上。尤其是专业课课堂教学,能够提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扩大专业知识面,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专业知识,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2.1 重建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

10、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发挥评价“指挥棒”的积极功能2.1.1 加大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使教师真正重视课堂教学 改变目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我国高校现有的教师评价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而强调的是科研,是拿项目,是看谁争取的课题级别高、科研经费多,看谁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多、级别高。课堂教学在整个评价中的地位很低,再加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传统导向和方法上的简单量化,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科研、更多关注论文著作的发表。改变这种做法,加大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教师才能真正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的权重。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终检验人应

11、该是学生,学生最有发言权。有人对学生评教颇有说辞,认为学生由于知识、能力、认识水平的限制,不能正确地理解教师有时采取的比较严厉的教学手段和对学生的高要求,并进而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工作。教师们担心由于自己对学生严格要求而被学生误解甚至遭到学生报复性负评价,因此而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放弃教育原则,一味地迎合、取悦于学生以求得学生的好评。其实,我们不必怀疑学生的判断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够准确地感受到他/她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老师。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看这位老师是否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大学生就更不用说。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的比重,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倡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要以

12、学生为出发点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现有水平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科知识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迫使教师真正考虑学生的需要。2.1.2 改变学生考核机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缺一不可,我们不仅需要注重教师教学的教,还要注重学生如何学,这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才能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下去。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教学进行之后的考核机制,课程的考核是课堂教与学的指挥棒和引导者,怎样考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技能还是综合评分,是理论考试还是操作性考

13、核还是两者都考核,应当明确在教学计划中,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个明确的方向。2.2 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导培养专业爱好2.2.1 关注学生的学习,专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专业课教师对于学生专业思维的建立、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将来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专业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效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是给予的,而是要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做到学思结合

14、、知行统一。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的良好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因此,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凸显,教与学成为了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师生间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交往与沟通永远是教学的核心。2.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专业课课堂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要突出职业性的趋向。2.3 加大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技能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向纵深方向发展2.3.1 加强专业课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

15、纵观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教学表达方式学生不能适应等。并且大多数教师常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到生产实践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另外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也使得教师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等硬指标上,而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和具体问题,在课程中切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分开进行。现在有很多的高校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工厂中的工作经验,或者组织教师轮流去工厂实践,这对教师个人的再提高和今后的教学都是

16、非常有益的。2.3.2 加强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培训目前各高校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都有入职教育,但涉及教学能力的内容不多,即便是实施了教学能力培训,大约一个月的培训仍远远不够。对于中年以上的教师,虽然他们已经有多年的高校教龄,但他们也需要再培训,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需要更新,角色需要转变。各高校应像基础教育那样重视全体教师的在职培训,否则,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空话。在教师的培训中,要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重要得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包括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互动策略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