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14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没有语言,思维很难实现。以前我总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数学老师只要教好阿拉伯数字就可以了。可是通过这一年的远程植入式教学,我从成都实验小学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其实数学学科同语文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样重要,而且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说”。 数学课中的口语表达,是通过听、看、想、说等形式来训练的。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是靠“听”和“说”获取的。“听”吸收并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对同学的意见进行评判和

2、认识。“说”既有对知识的领悟,也有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既是展现思维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对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通过一年的“读课、备课、还课、议课”等活动,针对我班学生表达能力的层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说话”环境,激发表达欲望 1.营造和谐氛围 鼓励、赏识的语言 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说话氛围。成都实验小学兰老师就是用“赏识”的语言来营造这个氛围的。兰老师常用“你的回答真漂亮”“我喜欢这样的回答”等等这些鼓励性、赏识性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与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欲望。 肯定的眼神和手势 课堂中老师赞赏的语言,可以使学生

3、自信满满,老师肯定的眼神和手势,也能让学生摆脱紧张情绪。例如我在一节复习课中安排了一道混合运算的习题2.88+4.44,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很快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但我发现马成明同学与同桌在窃窃私语,我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他吞吞吐吐地回答“老师,我还有其他的算法”。这时,同学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而我则用肯定的眼神看着他说“那太好了,你能试着讲给大家听听吗?”他高兴地回答我先把原式中的2.88看作2.824,这样就把算式变成了5.64+4.44就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了,我禁不住竖着大拇指赞扬到“你的算法真有道理,而且很简便

4、”。也许是由于我对学生的表扬或是受到了他的启发,激发了更多学生的灵感,此时学生中又有一阵激烈的讨论声,还可以把原式的4.44看作2.224,变成了2.88+2.28这样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我立刻抓住时机表扬“你们真聪明!”当然,在学生们想到的众多算法中也有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解法我并没有直接予以否定,而是让学生先讲讲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当他们自己也说不通时,错误的解法就不攻自破了。整节课我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使学生在听别人说思路时受到启发,去寻找自己的解题方法。在交流中我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他们在认真思考基础上的答案。我始终以肯定的手势和欣赏

5、的赞语,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说话氛围。 2.挖掘说话材料 说算理,找规律 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说算理的训练,有利于掌握法则,以适应计算的各种具体情况。比如在做计算题或应用题时,许多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但一问为什么就说不清道理。算理的表达要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如在学习小数除法11.55时,要求学生计算后,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么“说”,再与同桌交流想法,最后请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试着叙述,教师不断鼓励、总结,形成完整的语言表达,全班复述,再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复述。(11除以5商2,2写在个位上,余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十分位上的5掉下来,这里的15

6、表示15个十分之一,除以5得3个十分之一,所以3写在十分位上)。这样通过让学生说算理,使学生条理清楚,思维深刻。 说图形,找特征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在听到某一图形的名称时,就能在头脑中正确地再现它的形象。而且还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归纳出图形的特征。例如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这些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分一分、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议一议、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围一围、说一说让学生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指定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按要求画四边形,在画的基础上再次说说这

7、些图形的特征。经过观察、比较、操作及语言的锤炼,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把握“说话”时机 提高表达能力 1.把握新课中的“说话”时机 在新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再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增添表达的信心,教师巡视的时候在旁边引导他们用准确、严密、完整的语言来讲解,然后请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最后把握时机请几名学生进行复述。如教学解方程y+8=10,要求学生不但会解方程还要会说每一步的来由,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试着小声说说解答过程,再与同桌交流,最后通过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形成完整的语言

8、表达,再让几名学生进行完整的复述(y表示加数1,请“加数1=和-加数2”来帮忙,那么y=10-8,y=2,验证把 y=2代入原方程,左边 y+8=2+8=10, 右边=10,左边=右边,所以y=2是原方程的解)。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有了明显的变化,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 2.把握练习课中的“说话”时机 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对事先没有做的题目,当场思考,并及时整理好解题思路,时间紧迫,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时间让自己轻松,都要去思考,因为老师的眼睛在看着他。这一环节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训练学生快速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

9、给学生解题的技巧、方法、数量关系以及表述的能力。因为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的表情,对他们脸部的细微表情做出反应,并分析他听了吗?听懂了吗?当然我还必须去捕捉正在讲解的学生的解题思路中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把握好这一时机,训练学生能更加完整、准确、简练、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在文字题练习中,我通常会让学生多阅读几遍文字信息,把不能领会的信息勾画出来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商讨,最终要品味出语感来。如果学生能品味出文字里的数学信息,那他就会思维,就会产生自己的思维结果思想。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阅读中提高。 3.把握试卷中的“说话”时机 在评讲试卷时,我先不发试卷,而是把我要讲的共同的错题在白板上投影出来

10、,让学生看着题目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这样我接触到的就是一双双盯着黑板的眼睛,而不是一颗颗低着头貌似在看试卷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脑袋。眼睛的接触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呈现,让我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掌握的情况。讲完典型错题后,我再发下试卷,从第一题开始,给做错了的学生第二次说题机会,让他讲一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生逐渐有了说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口语表达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多种“说话”形式,合理选择利用 “口语表达”的训练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说”“听”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1.用“写”表达 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上有错误,需要订正时,我都要求有过程、有理

11、由、有想法,并且写出来。比如判断题的订正,我让学生不止是对的打勾、错的打叉,还要求学生要写下想法。如判断,“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我让学生用举例法进行判断,把偶数圈起来写上2,把合数圈起来写上质数,这样一眼就看出这道题错在哪里。这些做法开始实施时,感觉很难学生不太容易完整、准确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而且订正时所花时间较多,但为了学生,不管多难,我都在坚持,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完整、准确地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而且也训练了学生在数学课中的表达能力。 2.用“画”表达 当我们教师习惯性地问学生“读懂了吗?”得到的答案总是“懂了”。但真正解题时,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存在困难,尤其是“实践应用题”,

12、用语言文字表达不清楚时,我们还可以用画图来帮忙。如我在教学数的奇偶性这一课时,就让学生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找出数的奇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指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根据条件的叙述,将小船摆渡次数和结果用画示意图方法表示出来,一眼就看出奇数次船在北岸,偶数次船在南岸。 四、掌握“说话”分寸,提问具体明确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单纯。所以对小学生的问话应该明白准确,题目不可过大,也不可用学生不懂的术语提问,我们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启发思维的具体条件。至于学生应该说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玩、好奇、好强,老师提问时要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尽量提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用偏、难、怪、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致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应该让他们觉得争先发言是光荣、是乐趣、是享受。 总之,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数学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数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从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开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训练,常抓不懈,从扶到放,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使学生养成言之有理,做事干净利落的好习惯。 (626799四川省甘孜县第三完全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