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17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摘要】本文从高校创新教育的内涵出发,以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创新教育革新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挑战,高校正面临着由强调知识灌输的传统型教育模式向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型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品质,培养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承担的核心使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创新教育投资、创新教育管理及创新教育成效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远不能满足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创新教育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探索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 高校创新教育的内涵 高校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模式。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智慧特征,代表着主体创新的活动水平与技巧,它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两大方面;而创新精神主要包括求异、探险和奉献三种精神。 高校创新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创新教育的宗旨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促

3、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素质。 1.2 高校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1.3 高校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4 高校创新教育的重心应放在教学思想、模式、内容和方法层面上,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的教改实验活动。 2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

4、来,我国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基本构建了创新教育培养体系,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了发展平台,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仍然比较迟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束缚,传统教育“以人为本”,目的是让学生对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生进行综合性地了解,并进而对整个文化进行基本的认识,从而获得全面人格的发展。工业化以后,教育大众化了,这不仅是指受众人数的扩大,而且还指教育层次和类型的增多,也指教育和受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效果发生了变化。但就其实质来讲,其目标依然是社会人的自我认识和素养的提升

5、,即培养有个性、有思想和有创造力的优质人才。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专业化”和“精英化”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这种专业教育为我国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过分专业化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培养的人才在基础方面薄弱,素质不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弱;缺乏对人性的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教育以及广阔的学术视野的形成等是如今创新教育最大的缺陷。很明显,它们与现代教育的开放型、创造型、思辨型与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是相悖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日的大学。而相关的研究也表

6、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观念僵化和重理轻文现象依然存在。 传统观念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被看作是教师把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育被作为一种灌输和填充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教育模式僵化、 教学内容陈旧,这些都非常严重地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这样的高等教育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2.2 课程设置的局限和误区, 创新人才发展的基础在于个性能够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识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包括基础性科学知识的传授,公民意识的培养,健全人性的熏陶以及一些非专业性的 实际能力的培养。现今,各国的高校也都在力求通识

7、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但我国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理工院校,专业口径设置狭窄,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学科的综合性和跨专业性。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综合文科的知识,这显然会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都将通识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通识教育课程在公共选修课占大多数,学生众多,学生选课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大多数理工科学校,文科类的通识教育课程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深度不够,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正在走向误区:一方面是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分开设置,试图通过为数不多的几门课解决人性人格培养以及科学精神和意识塑造的大问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还将文科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理科学生学习文科知识当作实施了通识教育,忽略了就国家或者民族的地理、历史、法律以及公民道德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忽略了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认知训练和精神塑造等教育策略设计。创新教育应该是全域性的,而不是对单一学科的培养或者以单一学科 ( 领域 ) 培养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局域型教育。 2.3 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 学生创新意识薄弱是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