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17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协议化学生管理新模式初探 摘 要 通过构建协议化的管理模式,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改变当前被动式的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为确保协议精神的实施和传承,营造校园崇尚道德、秩序的软环境是必要的。同时,还应通过优化机构设置的方式,整合管理部门的各类职能,形成相互关联、链条联动的预警、管理机制,将有助于节约管理资源,提升服务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个体自觉的脚步也前所未有的加快了进程,浸染在信息大潮中的大学生群体更呈现出愈来愈多的新的性格特质。步入大学校园中的他们很多时候表现的敏感而倔强、个性而孤独、新潮而空落、活跃而散漫,这些种种的矛盾集合汇聚在大学校园中,不仅是为教育管理者提出

2、了新的挑战,也不断拷问着原有的制度和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探究人性化教育管理新模式成为不可回避的一项工作。 当前大部分高校通行的是一种后发式的惰态管理体制,大部分管理人员说话凭习惯、办事靠经验,体现了管理方式的随意性,管理者往往无法正确理解被管理者的真正需求,使管理工作不到位。同时,这种体制运行的重心在于合理解决和处理各类学生问题,但对于预防问题是力道不足和滞后的。在这种机制下,教育管理人员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对学生们的安全守纪教育,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无疑是以被动的方式和极大地精力投入来换取校园和谐稳定,但无论管理者撒下的“网”再宽再广,制度制定的再全再细,终究不能面面俱到和囊括所有。从学生层面来

3、讲,单调地接受和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这些制度和规范的条条框框是难以充分激起戒律心的。因此把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的积极性将是一个改革现状的目标。 1 协议化管理 推行“协议化”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益尝试。这种模式是由学生们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下,达成一种遵守秩序协议。这一协议在符合学校制度和有利于学习生活大方向的前提下,以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执行性为基础,激发学生们相互监督和自我约束的热情。同时,配合学校监督部门的检查以及管理者的教育,使这种管理模式常态化和固化。 1.1 “纸面协议”到“约定俗成”的过渡 协议化管理作为一种充分发挥道德约束作用的管理新体制,在由制度约束的硬性管

4、理到道德约束的柔性管理过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变“管理”学生为“引导”学生,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个过渡环节仍离不开监管部门和监督队伍的约束。“纸面协议”即是指由管理部门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征询被管理者的意愿,拟定出协议书,规定出协议双方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推行“纸面协议”是监管执行的权力来源。对于被管理的学生来讲,需要人人参与并签字的纸面协议也更具约束力。在执行纸面协议的过程中,协议条款的凝练和制定是前提。这要求管理部门要区别和理清学生需要遵守的基本秩序,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对待。其次,协议条款的监督执行是基

5、础。在培养被管理者遵守协议的过程中,执行监督仍是确保协议能够真正奏效的关键,并且这在于协议管理初期更显得重要。通过管理教师或学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协议精神能够不断内化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最终成为约定俗成。 1.2 “软处罚”与“硬处罚”相结合 作为一种柔性管理机制,协议化管理必然也将面临违纪处罚的问题。从处罚的目的来讲,是为了维护协议的权威性、保障校园环境的安定有序,同时,处罚也应遵从“协议”的精神,将违纪处罚情况加以分别对待,以更多的发挥对被管理者道德、舆论等层面上的制约作用。从这一基调出发,管理者在处理违纪问题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划分轻重缓急,例如可分为“日常违纪处罚”、“重大违

6、纪处罚”和“突发严重事故处理”等几个层次,对于类似迟到、晚归、脏乱差等的“日常违纪”情况,应在协议的基础上,由学生相互间的提醒、学生干部的监督以及自我谴责来实现对违纪现象的谴责和约束。对于类似于考试作弊、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严重违纪”行为,则应根据协议的规定,由学生管理部门直接予以强制性处罚。对于“突发性严重事故”的处理,则由管理部门根据协议上明确的权责界定予以申诉和处理,以保障公平合理。 1.3 重视氛围的营造 协议管理的目标是将制度管理转变为道德约束,对被管理者精神层面施加的引导和影响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在此方面,道德教育是中心。在当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倡导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7、仁孝观、礼仪观将有助于使学生们形成崇尚高尚文化的意识,从而建构起正确和积极的价值观。审美教育是内容。培养大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将有助于大学生端正生活学习态度,形成专注和投入的生活学习状态。在此方面,优秀的科技成果、文艺作品,杰出的人物、动人的事件都将会影响大学生的审美倾向,从而陶冶学生的目标感和责任感。励志自强是目标。通过励志教育,使大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引导、自我鼓舞、自我尊重的目标。 2 集约联动 高校现行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体制多是分部门根据职责的不同分别予

8、以管辖,这种体制虽然分工明确,但却都集中在同一被管理者身上,难免会发生多部门重复检查的尴尬。同时,由于权限的单一,单个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学生出现管辖权限外的违纪现象,又因没有处罚权力而陷入“管”和“不管”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将高校中各部门的职责链条式集中起来,形成一环扣一环、牵一发动全身的监管体系成为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2.1 诉求渠道的构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沟通一般只采用单向沟通和上行沟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比较关注信息及信息的发出,没有重视管理对象是不是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未对其观念和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掌握,自然就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沟通。而协议化管理终究是一

9、种柔性的自律管理模式,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才能够化解矛盾、消除偏见,使协议双方在互动中达到相互约束、相互教育的目的,因此,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是必要的。同时,因为在判定对与错方面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专业差别、时空差异等的波动,还应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评判是非以及申诉公正。 在这两方面,学生管理者必然担负主要责任。借助当前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媒介,管理者可通过网络、投诉信箱、部门直接受理等方式,自下而上的接受学生反馈的意见,同时,也应通过网络论坛、座谈会、意见征集等方式自上而下的接受学生们的信息,并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多方位一体的申诉管道。 另外,解决申诉要求是关键

10、。一般性问题由管理部门充当第三方来评判公正性,涉及面较广泛的申诉则需召开申诉听证座谈会或由上级责任人予以解答,确保申诉的解决合理有效。再者,通过申诉解决的一些问题还应予以制度层面的保障,以此来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 2.2 综合事务服务 实现多部门多职责的联动,“协议”是链接管理双方的起点,构建综合处理学生事务的意见反馈中心是链接不同职能部门的节点。在这种形式下,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一方面通过学生们的自查和反馈,使事务中心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生事务服务部门,事务中心可以充当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第三方”,较为全面的监管被学生们执行协议的情

11、况,并能够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应的责任部门。 由事务中心来进行统一的问题征集和反馈是具有优势的。首先是集约使用了管理资源;其次是“第三方”的管理角色给予了被管理者相对宽松的空间,为“出现问题”与“直接处罚”之间加入了协调和反思的空间,更有利于“协议”精神的深化;再者,由事务中心反馈给责任部门的问题,不仅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问题的本貌,也能够对责任部门处理过程形成一定的监督,从而维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权益。 总之,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协议化管理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上,充分发挥学生们自我管理、相互引导的作用,同时这也应是一项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融入到大学精神之中,使自约自律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氛围。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也将是未来改革的趋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