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29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凸显,加之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岗位骤减,就业形势更为突出。 “90 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尤为重要。客观认识大学生就业形势,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念,探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成为化解问题的根本。 一、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认识 据统计,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99 万人,为历年来最多,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和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比较清楚

2、的认识,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推荐自我,沉稳并对自己保持自信,敢于正视现实情况,面对失败也充满勇气,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择业心态,对就业也有着极高的热情。具体表现在:认为在毕业前6个月开始求职的占到六成以上,愿意在第6学期就到单位实习的占到6318%。大多数毕业生能够从个人的学习、能力、所学专业等多个方面做合理定位,对就业前景持平和的心态。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有信心的占到6902%,并且期望能找到理想工作的占7296%;即使专业不对口,只要单位有发展空间,毕业生也愿意去的占7779%;当求职状况不尽人意时,只要能够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也愿意去做出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去降低标准。 2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与要

3、求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以及打算有着比较理性的思考。有595%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264%的同学选择“考研”,76%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52%的同学愿意“自主创业”,13%的同学要“出国深造”。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有着考虑及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正逐步影响大学生的观念。那种靠父母、靠学校的择业观正逐步被自主自强、自我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就业地点的选择上,609%的学生愿意到京、津、沪、渝直辖市、内地的省会城市、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对“如果单位录用,是否愿意到西部基层工作?”321%的学生表示愿意,这说明大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基层服务意识。而大学生对于

4、就业的待遇要求也有着较为清醒并恰当的判断。对于就业薪酬要求趋于合理,对于就业单位的选择趋于理性。大学生们对初次就业月薪的选择为:21%的同学选择了1000元至1500元,305%的同学选择了1500元至2000元,391%的同学选择了2000元至3000元,同时有35%的同学选择了1000元以下,59%的同学选择了3000元以上。就业单位的选择上,384%的同学愿意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304%的同学愿意进“民营或私人企业”,进“三资企业”的占312%。这说明大学生在利益权衡时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而考虑职业的社会价值变少了。 3 存在问题 首先,有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

5、仍高出社会现实水准,对就业形式和现状仍然缺乏清醒的认识;其次,就业方向过于集中,显示出毕业生定位不客观,就业观念狭隘;最后,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困境时选择继续深造无疑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对策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要在全面把握大学生就业基本形式、大学生就业基本取向行业、大学生培养的现实状况基础上,提出并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切实予以推进,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努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1优化培养,提高素质 大学生不仅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

6、朝着这些需求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应拓宽知识面,锻炼动手能力和提高自我文化素质。提高自己挑战风险及困难的能力,改变畏首畏尾的缺点。 2挖掘潜力,转变观念 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参加学校的各项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然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提高综合素质,积极转变择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提高择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高校也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大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和见习,使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了解大学

7、生的能力,从而在择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竞争力。 3开展教育,加强指导 高校在面对就业时, 要指导学生努力打牢专业知识基础, 具备过硬的能力, 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 再立大志, 做大事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针对性指导,做到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经常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 邀请成功人士讲述他们的艰苦创业史, 邀请心理学家分析如何在择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邀请企业家讲解企业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举办就业论坛和进行就业个案分析等。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还应该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也就是

8、说, 在全程就业指导中适当地开展学生择业心理健康教育, 把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职业教育的内容, 在职业教育中又融入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 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提高服务,广开渠道 高校要增强为毕业生服务的意识,为毕业生广开就业渠道,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政府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广泛联系招聘企业,构建一个毕业生供需信息平台。用人单位通过平台查询应聘毕业生的各项信息专业、生源地、在校情况、就业意见等,通过网上筛选确定通知应聘学生。学生也可在网上及时了解招聘单位信息,如单位的规模、需求岗位、待遇等,通过网上报名有意向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共享,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效促进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