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421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探析 摘要:保证学生处分的合法性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2005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处分工作进行了规范,但是仍然比较宏观,学生处分工作在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推进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学生处分工作法治化建设必要性和学生处分工作中存在法律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学生处分工作的建议。并从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依法管理是首要任务以及依法建章的关键环节三个方面就学生处分法治化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自1998年“田永状告北京科技大学”一案开始,由学校纪律处分引发的受教育权纠纷进入到行政诉讼领域,诉讼案件呈现

2、逐年增长的趋势。沈阳师范大学马焕灵、浙江教育学院李春玲对2001年到2004年间由高校纪律处分引发的高校诉讼案件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就达32例,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太原、郑州、福州等24个城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改革,特别是1999年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使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的高校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如何规范学生处分工作,推进学生处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1 推进高校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推进法治化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法治建设与法律意识不相适应的矛盾 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公民不断增强的法律意识不

3、相适应是我国目前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在高等学校,这对矛盾表现为学生及其家长不断增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与学校内部落后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观念、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高校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法治化建设的要求,从而不断推动法治化建设深入开展。 1.2 推进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有利于保证学生处分的合法性 学生处分工作直接涉及学生的受教育权,如何保证学生处分的合法性,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时充分给予学生申辩、陈述的权利,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学生处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推进法治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提高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合法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处分程序、完备的学生权

4、益救济制度、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学生处分的合法、合理、合情。2005年新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给予学校充分办学自主权的同时,明确规定了学校应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依法管理”的法治精神。对学生处分也做出了明确要求: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促进学生处分工作的合法化是摆在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迫使高校推进学生处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2 学生处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学生处分的实施主体不明确 教育法第3章第28条第4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对受教

5、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权力。高等教育法第41条第1、4款分别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职权。可见,高等学校是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职能的组织,高校对学生实施处分的权力也是来源于此。目前高校在主体错位的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机构擅自制定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处分;二是对学生实施处分时以内部机构而非学校名义表达,其典型表现就是处分决定书以部门名义(如学生工作部或学生处、教务部、院系等)下达。目前部分高校采用内部机构处理但是以学校名义发布的方式予以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实施主体的问题,使处分文件在主

6、体上符合法律要求,但是其实施的具体过程仍由内部机构进行,学校在发布决定书时缺乏审查监督过程,这就给处分工作合法性留下了隐患。 2.2 学生处分的程序不规范 “程序”历来被视为民主政治的核心。美国行政法权威曾指出“正义的内涵极大部分是关于程序的正义”1。我国的法律传统是“重实体,轻程序”,这一点在高校学生处分工作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目前的诉讼案例中绝大部分学校因程序违法而败诉。2005年实施的新规定要求对学生实施处分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程序正义被高度关注,程序缺失意味着学生处分的合法性遭到质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缺少专门规范行政程序的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处分实施程序,这也是目前学生处分

7、工作中比较薄弱和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笔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结合目前高校的工作实际,从广义上讲,学生处分的完整程序主要包括六个阶段:调查事实及取证(传唤、调查、取证);初步研究处分意见(定性、定量、依据);听取陈述和申辩;对陈述申辩材料复核和确定处分(复核);作出处分决定和决定送达(作出、送达、权力告知);申诉。 在以上流程中、三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略或不予重视,从而构成程序违法。 2.3 学生处分的定性、定量不恰当 这个环节是学生处分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在处理学生违纪的过程中一般我们按着先定性后考虑危害程度的原则,但由于一些违纪行为的性质会随着危

8、害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一些违纪行为本身其性质就难以界定;危害程度(定量)在很多时候同样难以界定。比如在各高校学生手册中经常有“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的字样,但是“情节”的严重程度如何界定在国家法律法规中却没有说明。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以及在违纪行为发生时的原因、状态、事后的态度,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慎重、适度的原则。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安、司法等国家有关鉴定机构所作出的鉴定或其他材料作为重要依据。 总之,在定性、定量的把握上既需要学生工作者对规章制度有很好的把握,也需要学生工作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 3

9、对学生处分法治化的思考 3.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生处分法治化的基本原则 学生处分作为一种教育管理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反向激励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手段迫使违纪者学生修正个人的错误行为,避免不利后果的再次出现,保护违纪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的利益。因此,在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注重程序的教育功能。在程序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允许学生陈述和申辩,通过正当、规范、严肃的处分程序,使学生充分感受处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从而增强其内心的惩戒感受,为进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配合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感受到温暖,从思想上真正认识错误

10、,从而达到处分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3.2 坚持依法管理是学生处分法治化的首要任务 学校作为管理主体必须予以明确,并且在“制度制定权”、“处分决定权”、“处分表达权”上予以体现。明晰学校与其内部机构之间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具体体现为:在规章制度的制定方面,学校具有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其内部机构不得擅自以本部门名义制定制度,特别是直接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依法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人,学生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直接决定了法治化的进程。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变情感管理为法治管理。学生处分的法治化首先是人的思想观念的法治化。学生工作队伍要树立法治观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变过去以情感、情绪等主观因素为主

11、的感性管理为以事实、制度等客观因素为主的理性管理。另一方面,学生工作人员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法律素质。要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要了解,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对于规定和本校的规章制度要理解和掌握,而且要深入理解其中的要旨,做到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3.3 坚持规章制度的持续完善和规范执行是学生处分法治化的关键环节 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管理环境,校内的管理制度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僭越以及执行过程中程序的不规范是目前高校处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整个法治化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将制度

12、和程序的规范作为重点。 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促使管理制度符合法律规范。依法治校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师生的行为必须符合法的规则与法的精神。首先高校应当对校纪校规进行检查和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制度管理不能等同于法制管理,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就是在新时期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后颁布的,因此我们要持续完善校内的规章制度,使其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得以具体化、规范化、可操作化。 规范学生处分工作程序,变实体管理为程序管理。规范、合法、高效率的处分程序是处分工作合法性的保证。我们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制定出既合法合理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程序,改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价值取向,以规范的程序促进学生工作人员工作方式规范化。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处分工作需要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用法治精神来指导学生处分法治化建设。通过对法治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融入,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把握,不断梳理和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处分的执行程序,从而最终达到教育与管理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