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14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为凝练而厚重的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事历史教学多年,笔者认为,广大历史教师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使命。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历史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贯彻和落实得

2、怎么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平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八个字切入,谈谈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育“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何谓爱国?可以简单理解为热爱祖国,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近代,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不甘屈服,顽强抗争,不懈探索,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作为历史教师,

3、一定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自觉地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责任。除了传授学科知识以外,要充分挖掘历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激发其爱国热情,同心协力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汲取爱国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到长城修筑的史

4、实,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风骨,教师都可以用自己的激情引领学生徜徉历史长河,感受民族精神的光辉,激发学生的感情。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真实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在讲授南京大屠杀时,笔者请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许多相关的纪录片、图片等,在课堂上展示的同时,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叙述“1937年12月13日,刺耳的枪声划破了南京城的宁静,凶残的日本兵践踏着这座古老的都城。那是一个让人想起就落泪的日子,那是

5、这个城市最深的痛,那是市民心中难平的疤痕,那是中华儿女永世难忘的屈辱。”这样的场景把学生带回1937年,沉浸在中华民族悲惨的往事中,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牢记历史。接着老师联系当今的中日关系及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等事实,使学生自觉地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更加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 除了创设历史情境,教师还可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对学生全方位进行爱国意识的培养。如配合学生处、团委等,利用课外时间,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如纪念“五四”“一二九”等系列活动,有助于促使学生汲取爱国青

6、年们的精神财富,“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思想境界得到质的飞跃。 二、恪守“敬业”为灵魂的职业态度 何为敬业?笔者认为这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人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态度。要使学生做到敬业,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一要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忠诚于教育事业。二要刻苦钻研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三要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另外,通过教学和教师示范,让敬业精神在学生的思想中深深扎根,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成就事业,还能引领着团队和社会的风气。从而将其融入学业,自觉践行。 另外,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流芳百世的人之所以被视作

7、成功者,绝大多数是因为他的职业生涯方面很成功,为人类社会留下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以古今中外名人的敬业事例来感动学生、教育学生。比如李时珍为完成著作本草纲目,亲自尝了上万种草药,而且中毒多次,体现了一代药王对药理学的敬业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体现了诗圣杜甫对写作的敬业精神;爱迪生为发明电灯做了几千次试验,甚至拿自己的胡须来试验,体现了对发明事业的敬业精神。作为学生,也要有着对学习的敬业精神。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使自己的人生无悔,就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脚踏实地,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勤奋学习。 再者,在历史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建立民主、开放

8、的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如每天的各项工作由当天值日的同学全面负责,让学生从课前演讲、课堂纪律、发言情况、课堂笔记、作业完成、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统计。及时表扬优秀和进步的同学,并指出部分同学的不足;对影响比较大的问题适时向老师汇报并提出处理、解决的建议。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管理,体会老师的角色,增强责任心,提高集体荣誉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好处很多,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班集体的主人,把老师对他们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能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并自我管理,变“强制执行”为“主动做好”。更重要的是在做主人的同时,培养了“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充盈于每个学

9、生的心田,也有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 三、秉承“诚信”为中心的道德传统 何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看重诚信。人无信不立,一个说话不守信、不算数的人必然会失去大家的信任,引起别人的反感。反之,守信的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会使人尊敬。当今社会,有的学生面对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对自己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冲击,出现诚信缺失;部分家长不讲诚信也会对孩子的人格、品行形成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在一些学校和地区,一些学生考试作弊、欺骗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现状呼唤诚信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清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并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10、管理,承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 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本身“真”的特点,建立历史学的崇高感和威严感,树立诚信教育的正面楷模。比如,在高一刚接手新生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两个小故事来树立这门学科“真”的形象一个是春秋时期史官南史氏和董狐不畏强权、秉笔直书的故事,被历代史学家颂扬为“南董精神”,另一个是司马迁写作史记,不避当代,敢于指责汉武帝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 其次,利用历史学科内容极其丰富的特点,列举实例灌输“诚信意识”。受认知水平和思维深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很难在自己单独阅读、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样的实例,更谈不上自觉地接受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

11、要具备这种意识,在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捕捉机会,遇到可用来作为范例的历史事件、人物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介绍。比如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中,日本不宣而战发动甲午战争、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重庆谈判等事件,都可以作为很好的范例讲给学生听。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组织学生讨论,通过此类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后人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形成的一种默契,是应该被全人类所认同和遵从的,丧失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诚信”,社会秩序就没有了保证。此外,教师还可以及时补充一些格言警句、人物故事,如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顾炎武的“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

12、负此心”“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还有列宁、华盛顿宁愿承担责任却不撒谎的故事等,都是讲“诚信”,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再次,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实现真诚合作。这种合作既是一种诚信关系,也是诚信教育的基础。作为老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比如对收上来的练习、作业、笔记等说要什么时间批改或检查,就一定要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老师以身作则,学生才知道该怎么做。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研讨会、辩论会、报告会、座谈会,举

13、行演讲比赛,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等,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四、强调“友善”为重点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友善?就是人和人之间友好和善、亲近和睦。友善可以拉近人的距离,使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友善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许多圣贤之士都很重视友善教育。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实是从研究人的本性入手,指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仁爱和友善。论语?学而

14、中的“温良恭俭让”也是重视友善教育的很好例证。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也十分强调友善,主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一直以来,国家都十分重视加强公民友善意识培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文件都对“友善”作了明确要求和强调。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一些抓好友善教育的办法和措施,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功垂千秋的大事。笔者认为实施友善教育可

15、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要建设一个人文的校园环境。通过在校内设置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名句牌,在教室张贴教育学生与人为善、奋勇前进的宣传画,开展“爱心公益之星”“友善天使”等评选活动,在黑板报开设“我身边的友善达人”专栏等,使学生耳濡目染,置身其中,受到友善精神的熏陶。第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学会换位思考,用心理解学生,使教与学有机统一;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向善向上的心理,多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第三,要开展一些有益的互动教育。如鼓励优秀生一对一帮扶后进生、积极开展“建设友善课堂”“宽容友善在我身边”等活动,关心困难的学生及家庭,组织学生热心参与校园和社会的爱心捐助、慈善公益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习总书记2018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而历史是民族、国家和个人不可忘却的记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融入历史教学,无疑是科学、合理、现实的决策和选择,无论是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构建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历史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反思、总结和改进,以更好地担负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娟,南京市宁海中学,210000) 责任编辑赵?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