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33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探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小说阅读探究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其三要素。从本质上讲,小说属于叙事文学,叙述有关“人”的事情。我们研究小说,就是要研究“小说说了些什么”,“小说是如何说的”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而不那样说”。高考对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很宽泛的,有长篇小说的节选,有短篇小说的节选,当然也有整篇的小小说。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不同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文体特征方面。 一、分析小说三要素,把握人物性格和命运 请记住三句经典的话: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情节与情节之间是有因果

2、关系的,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显现、发展和完善。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进行。当然,人物的年龄、身份和地位也要注意。 2.分析环境,探究人物的命运与思想性格。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3.分析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

3、分析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二、分析小说的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结构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组成,可据此划分层次。但是,如果运用倒叙、补叙等艺术手法,则要注意。小说的每一个部分一般由相关的情节来体现。情节则是小说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情节,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寻找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有时还是矛盾冲突的焦点。通过寻找线索,不仅有利于掌握情节,有时也有利于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便于把握主题。二是抓住场面。情节是由场面组成的。有的小说情节复杂,有的小说情节不连贯,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场面分析就可以不受情节结构的限制,直接掌握作品的中心事件

4、和主要矛盾。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它的作用 自然环境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作用:有时是为了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有时是为了渲染环境气氛;有时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有时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是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表现主题;有时是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景色本身的作用,即所写的内容。 社会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有时是为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和条件;有时是暗示小说的主旨,表现主题。 四、鉴赏小说主题,分析思想观点 一般来说,分析鉴赏小说的主题有以下方法:1.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分析。比如鲁迅的祝福。首先把握住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

5、、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以至于被迫害;然后再看祥林嫂生存的环境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鲁镇;最后看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物所经历的情节“一步一步被迫害致死”。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能得出作品的主题: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2.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小说主题。 五、鉴赏构思技巧,分析写作特色 在分析构思方面的特点,分析文章结尾的特色等类型题时,我们要了解巧妙的构思方法:抑扬结合、倒叙插叙、设置悬念、误会巧合、思维突转、运用象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抖包袱亮底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六、分析表达技巧,品味艺术特色 首先明确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七种修辞手法,其次了解对比、衬托

6、、引用、联想、想象、象征、伏笔、照应、铺垫、寓庄于谐、误会巧合、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最后把握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表达方式。需要明确的是:记叙、描写是画龙,抒情、议论是点睛,写景多是为了写人,叙事多是为了说理。 七、品味语言风格,鉴赏表述特点 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还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模拟试题选登 一 孤石 文/聂鑫森 (1)汽笛响起来的时候,朱庆已经

7、把刨床开动了。刨刀缓缓地在又宽又长的钢板上行进,犁出一卷卷薄薄的钢屑,星星点点的暗红色火花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把整个钢板的平面刨一次,需要差不多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他可以去喝茶、看报、找人聊天。 (2)偌大的一个车间,只安装着几台大型刨床,他的师傅黄子正就站在不远处,双眼瞪着刨刀。几十年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形态。其余的人,或捧着一张过时的报纸,或呆望着屋顶白天也亮着的日光灯,俨然一群泥塑。 (3)朱庆觉得很岑寂,很孤独。 (4)这种感觉并不是他进了工厂后才有的。 (5)他一生下地,就被丢在外婆家。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在大西北找矿,只有春节才风尘仆仆赶回来,住上十几天。他孤寂的心刚刚盈满暖意,

8、爸爸妈妈又走了。 (6)他自小就不爱多说话,也许是由于说话的机会太少。外婆不会唱民谣,不会讲故事,只是在吃饭时不停地说:“你吃饱了没有?再吃一碗吧。”后来,高中毕业了,没有考上大学,他到工厂当了一名刨工。 (7)朱庆转过身子,望着窗外。 (8)窗外有一块小小的园地,正中立着一坨一米来高的山石,上面覆盖着一层紫褐色的苔衣,石根周围簇着草叶,很像一幅立体的图画。这一坨山石,使他想到云蒸霞蔚的峰峦,想到碧林深处的楼台亭廓,想到砍柴人的带点野味的歌谣,想到轰然直下的瀑布。他觉得这孤石是活生生的,它懂得他,他也懂得它,正像李白所说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他决定找几个伙伴来,把它抬回去,立在车

9、间外,这样他和它就可以日日相伴了。 (10)他给山石浇水、植苔,在山石周围培置小草,拾来断砖围出一块园地。山石上渐渐地生出紫褐的苔斑,石缝里冒出小小的草叶。 (11)师傅看见他弄得工装上满是泥水,目光里闪出许多的迷茫,叹了口气,说:“到底是个孩子。” (12)在刨刀运行的那四十分钟里,朱庆再不感到难熬了,他可以和山石无声地对话。他把这件事写在信上,寄给远方的爸爸妈妈,他想他们一定能够理解这一份寂寞和孤独。 (13)好容易盼来了一封信,信上说那是沙积石,属于软石的范畴。然后又叮嘱他不要玩物丧志,要好好工作,听领导的话 (14)朱庆读信时的那种失望,沉得像铅块,压得他的胸口格外难受。他们一辈子找矿

10、,和各种各样的石头打交道,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他们无法想像儿子的这一发现所带来的惊喜。唉,人总是容易变成一种职业的符号。 (15)有一天,山石突然消失了! (16)师傅对他说:“厂长说这块石头很好看,就叫人搬到厂部会议室去了。” (17)朱庆跳起来,恶狠狠地说:“那是我的石头!” (18)师傅拍拍他的肩,说:“你真不懂事。” (19)他溜到厂部大楼,一口气蹿上五楼,找到那间大会议室。镂花木架子上,搁着一个浅红的紫砂盆,盆子里立着他的孤零零的山石,可怜巴巴的样子。他的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水。 (20)下楼的时候,他碰到了西装革履满面矜色的厂长。 (21)他突然大声说:“你偷了我的石头!” (22)

11、厂长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咚咚地走远了。 (23)刨刀不知撞到什么硬处,“咔啦”一声脆响,刀子断了。他听见师傅在吼:“朱庆,你的魂丢了?” (24)是的,他的魂丢了。 (25)第二天,他向厂部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1.小说中画线部分描写了主人公眼中的山石,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答: 2.师傅黄子正说的“你真不懂事”一句话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小说中的朱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本文题为“孤石”,请探究“孤石”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6分) 答: 二 秋祭 文/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士,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1)

12、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本身的性子,她忘了本身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进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2)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3)我和朋友互相约定去相思古镇访寻一座明朝末清初的古戏楼。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

13、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力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4)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台子上的楼板已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5)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游着看。 (6)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7)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

14、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富贵得很。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8)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9)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10)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 (11)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我叫了声好。 (12)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

15、拍。 (13)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 (14)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15)哈,真遇到行家了。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16)婆婆环视四周,犹豫着。 (17)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寻访古戏楼。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18)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盘跚着走上戏楼。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 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扳手打、夹棍夹、

16、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19)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我们大声叫好。 (20)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有名了。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21)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22)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显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23)人,总要活个气节吧。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

17、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词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 5.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力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答: (2)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答: 6.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答: 7.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阐发。(6分) 答: 8.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6分) 答: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排比、联想(或心理描写),(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2分)描绘山石形态,形象地表达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之情。(2分)分析表现特色题答题思路: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有什么效果。表现特色,又叫艺术特色、表达技巧等,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式四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七种,常考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借代和夸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五种;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象征(托物言志)、联想、想象、欲扬先抑、赋比兴等。结构方式: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埋伏笔,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2.凸显两代人在观念和处理问题方式上的矛盾关系;为下文写朱庆找厂长理论和辞职

19、作铺垫。(各2分)作用题: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这句话或这个故事本身写了什么;形式(结构):要联系上下文,找出与上下文内容的关系:铺垫,埋下伏笔,照应,承上启下,为下文提供依据、因果等。 3.热爱生活,勇于改变现状;沉默寡言,内心情感丰富;孤独寂寞,渴望得到理解与关爱;果敢而执拗,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形象(物象、景象、人物形象)题:由外而内,即从物的外在表现到内在特点,景色的形状、大小、颜色、生命样态到内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到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4.以物喻人,借“孤石”形象地表现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寄寓作者对朱庆们生存境遇的关注;小中

20、见大,借助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提出青年成长过程中被社会普遍忽视的情感需求问题。针砭积弊,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在价值判断上存在的错位现象。引发思考,通过对不同层面人们不同处事方式的叙写,表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隔膜。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探究题:要分层答题:由现象到本质,由物质到精神(情感、心灵、价值),由个体到群体,由特殊到一般(普遍),由物到人(人的生命状态,精神、情感、心理状态),层层递进。 5.“不卑不亢”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力和坚韧的身姿,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晓得;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老婆婆处境凄凉。 6.(1)红酒:引出“小贱妃”这个人物;借红酒之口评价人物;以红酒的情绪感染读者。(2)朋友:推动情节发展,引出老婆婆。 7.一祭古戏楼的衰败,二祭传统戏剧文化的衰落,三祭像婆婆一样有气节的人的命运的凄凉。 8.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怨恨女儿失去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仿,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不是。理由:红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在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