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34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改革下的历史教学 近几年,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创新,复习高三历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如今的改革力度。高考改革不断发展的新要求,需要中学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改变及调整旧的教学模式、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高三复习的效果。针对目前的状况,分析了高考改革下历史学科的调整及改革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高考改革历史教学一、拓宽 所谓的拓宽,即高考教材要适应目前高考改革及不断发展的新要求,既要延伸,又要补充目前使用的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面。目前,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不足及缺点,这些都对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束缚。比如,目前高中历史使用的中国古代史这本教材,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初中时已经学

2、完的古代史的进一步压缩,没有什么深度,层次也不高;世界近现代史使用的还是原来的教材,很多观点及知识点都已经过时;中国近代现代史比较新,也符合高考的要求,但是有时为了避免与初中知识的重复,所以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难点都一笔带过,这样整个知识结构看来内容便不是很详细,比较概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历史教学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情况予以改变及不断的更新。那么,对高中历史教材的拓宽,主要需要补充三个方面的内容: 1.对重要的历史资料,重大史实的补充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上经历过的重大事件,对历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我们要不断地补充一些史实。例如,在向学生们讲解秦国将六国统一的时候,要

3、将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讲给学生,这些内容的补充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及深刻的认识刘国被秦国统治的真正原因;还有,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可以将世界古代史里讲到的新航路的开辟、圈地运动等内容讲述给学生,这样,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更好的补充及拓展,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背景、爆发的原因。 2.对基本的历史理论知识的补充 考试说明及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权威文件。在1995年的高考历史的考试说明里,已经明确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的要求,即“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4、。”同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里,也规定了针对中学历史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可以说,中学教学的考试说明教学大纲都明确的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而教科书里并没有提到这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时地补充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3.引入、补充其它学科知识 近几年来,高考命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重视相关知识的引入、渗透及补充。所以,在平时的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语文、地理等知识的补充、引进、渗透。 二、挖深 挖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阶段,要对历史事件等的内涵及意义影响进行深刻的挖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认识不能够停留在教学的表面

5、,要有一定的深度、高度。所以说要挖深,主要从四个方面出发: 1.要深刻地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爆发的背景、目的 比如,在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时,就要探究到这样一个事实及趋势,即诸侯割据的局面战争时代是必然走向衰亡,统一各个封建国家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形成这种走势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各国人民常年经历战乱的生活,非常希望能够统一;其次,是因为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联系不断的增强,这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次,是民族关系逐步提高,华夏族经历了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已经发展为巩固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能够克服各族的分裂。 2.要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分析进行比较 教学中

6、,可以将中国的洋务运动、1861年俄国改革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对比、分析,通过比较来更深刻的理解结果的异同。中国洋务运动最后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并没有逃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日本明治维新通过武装倒幕基本肃清封建幕府势力,实行了比较全面和广泛的改革,结果使日本走上强国之道;1861年的俄国改革,虽然将封建农奴制进行了废除,但是改革并不是很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势力减慢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国家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对新旧两种制度所持的态度不同。 3.要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带来的意义、发挥的作用或产生的影响 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受到篇幅或者是别的原因的影响,对大多数

7、重大的历史事件及现象的意义的评述都比较的概括及简要,只是概括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还是不够全面。针对这个状态,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作用及影响进行深刻的挖掘及补充,以便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的,全面的认识事件的意义、影响。比如,在中国古代史这本教科书里,对商鞅变法运动的评价是这样概括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七个诸侯国中,秦国一步步上升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这样的评价并不能使学生看到并了解变法的不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对课堂内容予以更加充实的补充,针对商鞅变法的影响全面的讲述给学生,说明这场变法是违背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减缓了商

8、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如世界史教科书里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只评价条约宣布了英、美、法之间推行的绥靖政策正式破产,对该条约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后果的评价是概括的、片面的、有所偏颇的。遇到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在教学里便要进行补充,适当的拓展延伸会增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好地掌握重点及难点。 4.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让学生对历史内容进一步理解 在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讲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总结一下历史在这一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在经济方面,南方经济一直处于迅速向前发展的状况,经济水平也逐渐赶上了北方的经济水平,我国经济中心也在从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政治方面,封建国家是

9、分裂的阶段,不断战乱的同时也为统一提供了前提因素,这为后来隋的统一准备了一定的条件;民族关系方面,可以说这一阶段的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阶段,但同时这一阶段的民族斗争、矛盾也是非常复杂又尖锐的。 三、提高 历史教学的提高主要是针对一些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行提高,将这些理解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判断并理解历史。历史基本理论已经是如今高考命题的必考部分,这也是高考命题改革并发展的基本走势。所以,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教学,并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解决历史命题,逐渐适应高考发展的趋势及要求,不断地提高历史学科的理论高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拓宽、挖深、提高”的方法,不断适应高考的道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