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56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顺利成才、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院校做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问题更应高度重视,及时掌握当代职业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开展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GZC1211002 大学三年中,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

2、更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学到应用于今后工作的专业知识,更应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人、学校、家庭还是对社会都将是一件非常有益、非常重要的事情。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1、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特点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变化最激烈、最突出的时期,现实中面临生活、学习和人际交流等方面困难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适应能力、学

3、习压力、恋爱受挫、就业困难等多方面。 有的学生由于一直学习压力较大,对大学轻松的生活环境充满期待,希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和紧张的学习,过所谓的“独立生活”,但是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一些学生没住过校,从未体验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出现想家、想父母、想高中同学、朋友等现象;另外一些学生觉得所读学校的环境、条件设施等和其期望的存在较大出入时,导致产生失落、不满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有退学的念头。这些问题都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集体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学习生活。 大学人际关系要比高中复杂得多,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这对他们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渴望获得其他同学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展现自己的

4、才能;渴望为班集体建设出力,成为班干部;渴望友谊,找到知心朋友;但是不能很好地与性格迥异的同学相处,同学间为一些琐事出现矛盾,不能及时处理和化解,导致出现冷漠、敌视、猜忌等现象,使他们产生情绪压抑和焦虑感。 由于高考报名、录取等原因造成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一些学生便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整天以玩游戏度日,精神空虚、情绪无常,经常旷课,这种现象不仅会给自己的前途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会对周围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来源,经济负担过重,怕受到同学的歧视,也会给这些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常常处于忧虑之中。比如出

5、现难以适应校园新环境、学习困难、挂科过多、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经济贫困等现象。 此外,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恋爱的关系也是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要因素。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校期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学生在面对现实和期望的巨大落差时,心理不能承受压力,容易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舒缓情绪,保持平和心情,化解心理矛盾。 (2)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

6、他们学习潜能,修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偏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高校德育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助于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高校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及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要解决“需要”和“发展”的问题。它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和改善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拓展活动、班会活动、主题讲座等,可以帮助学生比较客观地、冷静地认识自己、面对现实、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主动地、顺利地与人进行交往、沟通,从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心理的和谐稳定发展,形成比较健全、比较积极地人格。 3、促

7、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况。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卫生课程或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海报

8、展览、短期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来对大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有自己的特点, 一般集中授课时间短,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学校应制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制度,并督促检查,使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严谨化、充实化、合理化。这是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3)学生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学生们应自觉地多读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从中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会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增强自信心,这些都是保

9、持身心健康的关键。另外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如体育比赛、演讲、作品展等,从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做到优势互补。多接触好的书,向上的音乐,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在生活中提高正能量,远离不文明的行为。 (4)建立心理安全预防机制: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心理委员及时汇报班级同学的近期心理状况;每个系部设立一名主管心理安全辅导员(持证上岗),对存在心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学生进行多途径的有效排查和积极疏导教育;学校开通心理热线、心理专题网站,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小屋”,专人回答和接待学生的咨询和求助。另外在新生入学初,通过填写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排查,排查新生中是否存在心理安全隐患,并要求进行

10、重点访谈交流沟通,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送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的再度恶化。 (5)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定期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演讲会、艺术节、体育比赛等,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相互沟通交流水平。而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有利条件,不仅能让他们从普通的生活中懂得提取和发现美得存在,还能在潜移默化地缓解、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宗上所述,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尽最大可能地优化学生们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们身心发展规律日益完善和健康起来。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早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