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66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教育服务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 要:沧州“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沧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本地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本文在分析沧州高职教育及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提出地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 (一)区域产业结构制约高职教育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高职教育提供发展动力。 地方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不同区域呈现出产业的结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域不同要求的劳动力结构类型。高职院校对专业的设置只有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或支柱产业相关联,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反之,

2、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也会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进而引起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应及时跟进,依据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和调整专业,满足生产管理一线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高职教育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高职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的调整升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承担着为区域产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地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才能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高职教育能够为新型产业规模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发展壮大

3、提供大量有效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从而实现了产业升级所必须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的说,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互促进的,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能够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沧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的现状 (一)沧州地区高职教育现状 沧州地区现有六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沧州市的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沧州师范学院,以及位于任丘市的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和泊头市的泊头职业学院。目前,沧州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通道,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各学院人专业设置正在逐步摆脱原来闭门造车式的框架,开始向注

4、重区域产业结构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趋势发展。 (二)沧州地区产业结构现状 沧州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是环京津,环渤海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区,同时享受多项国家发展战略的优惠,随着沧州市经济开发区、任丘市经济开发区等开发区的日渐扩容,沧州地区省级以上产业聚集区和经济开发区已达到17个,入园的各类企业超过5000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项优惠,无论对于高职教育还是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展现出绝无仅有的机遇。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沧州市共实施“三五八十”项目317个,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开工建设,中铁二期、金牛化工离子膜烧碱项目竣工投产,杨埕水库建

5、成投用,大大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关数据显示,沧州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57.234.0。从目前的产业结构现状来看,第二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管道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机械制造与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长足发展,连同其带动的生产型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仍然是驱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据沧州市“十二五”规划数据显示:政府2010年五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1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8.5%,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化工、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涌现新亮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9%。 (三)沧州市高

6、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化,沧州市的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能力和水平日渐优化,但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是专业设置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当前,沧州市作为支柱的是化工、石油装备、管件制造等产业,高职院校虽然有相关专业的设置,但相关专业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师资和毕业生的质量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致使产业用工与毕业生就业出现人才需从外地引进与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悖论情况,与此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对与几大支柱产业相关的生产型服务行业的专业设置中。二是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较差,许多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分析力度不

7、够,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最后培养了大批供过于求的专业人才,而一些重点发展的产业及新兴产业建设中急需的专业没有得到重视。尽管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房地产、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流等专业,但总体来看这类专业设置缺乏长期规划,成长速度较慢,支撑环保科学、新医药、基因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等一些高新技术专业,目前仍属空白。三是专业设置重复率高。各高职院校在本校的专业设置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盲目跟风与求多求全的现象,致使专业设置重复,在增大学校办学成本的同时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同时出现了院校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丧失、生源大战加剧等问题。如,所有院校都设置了财务会计类专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而机械

8、制造、化工、机电一体化等与产业结构相关性较强的专业办学力量却非常有限。 2.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沧州地区六所高职院校,均为国有公办学校,整个辖区还没有企业参股及股份合作制办学等其他形式的院校。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沧州市还未建立完善具体的投入保障机制,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力度不够、投入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而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高职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尚待进一步明确。 3.师资力量偏弱,缺乏长效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目前,沧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65%以上,但这些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尚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要求。特别是己具备职业资格双师证书的教

9、师有较大比例毕业于学科型本科院校,自身就缺乏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或实践操作技能,在现场经验和动手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弱势,这些都构成了制约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4.产教联动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紧密程度较差。从沧州本地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校企之间的合作依然停留在较单一的合作方式上,同时还存在实习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名不副实,合作关系松散,合作领域偏窄等诸多问题。学校无法提供对企业得力的支撑,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同时企业急需的人才招不到须外地引进的不合理现象。 三、沧州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面对产业结构升级迅速、信息化程度日渐提高的现状,

10、区域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产出的人才要求也日渐提高。笔者认为,沧州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机整合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方面 1.高校需强化对专业设置的动态管理。 沧州地区高职教育要紧紧抓住沧州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环渤海经济带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专项课题研究,依据职业岗位要求、行业企业状况、区域产业规划和院校发展定位等,合理进行专业布局,通过优化原有专业,淘汰滞后专业和开发新兴专业,把握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动态设置学科和专业,特别面向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设置兼容性高的专业。同时,各高职院校要结合高

11、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社会急需专业。 2.政府需加强专业设置宏观引导调控。 一是积极制定本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二是鼓励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办学或赞助高等职业教育。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大型实验中心和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基建和教改中来,由企业为高职院校输送德能兼备的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继续下放对专业审批的权限,鼓励兴办新专业和紧缺专业,建立相应师资培训基地。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随着沧州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

12、,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同步提高,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沧州地区目前的高职院校本科层次的较少,致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较缺乏。市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两所或以上符合条件的高职学院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 3.企业可依照需求提出专业设置建议。 企业作为高校专业设置优化的直接受益方,并不能满足于原来对专业设置的被动接受方式,只依靠是否选择该专业毕业生作为影响高职院校的唯一方式,而应该发挥主动作用,与政府、院校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与院校会晤提出要求、对需要的专业定向培养、合作办学等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专业设置的话语权,提高用工效率,降低用

13、工成本。 (二)资金投入方面 资金投入对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融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高职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势在必行。国家、地方、企业、个人等是高职教育的投入主体,一是国家和地方两层次的财政经费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费用的主要来源,承担着目前沧州地区大部分的高职教育支出费用,地方政府要有效保障此类支出的足额和及时分配。二是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既是人才的使用方,又是职业教育的受益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投入或其他形式的投入,如联动建设实训基地等。政府要通过制定和实行政策优惠措施,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企业或各类经济组织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三是个人负担部分,是受教育的主体,本着“

14、谁受益,谁合理负担”的原则,也应承担部分职业教育费用,但学校、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学费杠杆,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学费减免、助学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报考、学习相关专业。 (三)人才引进方面 1.政府加大人才引进支持力度 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对具备相关资格、学历和特长人才的引进工作,从户口、待遇、家属安置、住房和资金等方面向相关人才的引进倾斜,特别是对重点专业,更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高校强化教师培养层次 “双师”型教师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高职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必须坚持“精选、重用、厚待”的原则,才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为了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高

15、职院校须针对本地区及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加强教师的在职校内培训;二要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和下企业实践的制度;三要从相关企业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专业理论的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共同参与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各方联动方面 1.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合作共赢 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将高职院校规划引导为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一线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力争早日形成行业职工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政府要引导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学校

16、充分发挥在产业规划、先进技术应用、经费筹措、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和兼职教师选聘等方面各自的优势,逐步引导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共赢的长效运行机制。 2.深化校企培训互动 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企互动必不可少,一是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调整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相关标准,探索区别于国内本科各院校,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评审标准。三是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通过对教师进企业政治待遇激励、经济待遇激励和心理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内动力的进步机制。四要加大教师进企业培养培训的力度,设立专门的制度调动专业教师定期进企业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