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67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成本视角下的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以南通纺院为例(2012SJD880036)研究成果。 【文章摘要】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规模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及生均成本的实证分析,对高职教育生产中的规模经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高职教育;规模经济;生均成本 1 教育规模经济 教育规模经济的理论主要来自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英国人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过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研究,提出了关于规模经济问题。根据分析,在生产技术、组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的投

2、入,就会有一定的产出。通常,成本被用来表示投入的值。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扩大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规模不经济。 国内对高等教育规模经济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闵维方、丁小浩等人为代表的北京大学课题组开始对高等学校规模经济和效益进行研究。闵维方分析自1980到1988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是依据外延模式发展的,内部效率并无提高,并认为高等学校的合理规模为4000人;2000年,丁小浩在姜力争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等五省高校调查数据分析后,认为我国高校适度规模为8300人左右,并提出学校规模包括院系规模和专业规模

3、都是影响成本行为和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因素;2003年,徐建培对我国70多所地方师范本科院校的规模经济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逐渐由规模经济过渡为规模不经济,提出过分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并非一种理性的选择。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规模经济现象,即如果学校规模适度,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投入可以达到理想的利用效率,带来更高水平的教育产出。 2 高职教育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2.1 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总量的实证分析 教育资源投入以学生成本计算,产出则以在校学生人数计算。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学生成本总额增加的比例,便是教育规模经济;反之,便是教育规

4、模不经济。 根据对NTFZ学院2003-2012年教育成本的转换计算结果,对学院的教育投入与产出进行比较(见表1)。 表1和图1数据显示,NTFZ学院2003-2008年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在2008年达到最高点10785人,这也正是我国高职教育快速扩张时期,其间教育成本总额也随之逐年大幅度增长,且其增长率相对略高于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率(2008年除外,该年学院由于迎评创建,各方面都大幅增加了资源的投入与耗费),主要是因为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招生人数的逐渐增加,教师队伍在不断扩充,业务范围扩大,日常公共费用开支增加;同时各种教学设施的更新和办公条件的改善,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2009年

5、起,在校学生人数逐年缓慢减少,教育成本总额也表现为以回落为主的变动趋势(除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间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的比例仍然均低于学生成本总额增长的比例,且差异幅度相当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教育规模不经济现象。 2.2 生均成本的实证分析 生均成本是指平均每个学生分摊的教育成本,在数量上等于总成本除以在校学生总数,它是评价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教育规模经济的标准之一。 根据成本习性分类,教育成本也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的固定成本(如固定资产折旧等)总额在一定的学生规模范围内是相对固定不变的,生均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与在校学生人数成反比例的变化关系,从而表现

6、为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生均教育成本应该呈下降趋势。 NTFZ学院2003-2012年生均成本情况如下表: 表2和图2数据显示,NTFZ学院十年间的生均培养教育成本总体上也呈连续递增趋势,表明学院2003-2012年对每位学生平均投入和耗费的教育资源也是不断增加的。一般企业的经营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即当企业的经营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益。作为特殊产业的教育应该也不例外。从2003-2012年NTFZ学院生均教育成本变化趋势看,没有明显体现出规模经济的特征,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生均成本不仅没有明显的下降,反而与总成本变化趋势相同,均以上升为主

7、,表明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而衍生了不经济的缺陷。 3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不断上升趋势的因素分析 导致高职院校生均教育成本上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为了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强调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增加学生对知识创新方法与过程的掌握,重视学生主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这些相关改革势必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与耗费,从而增加生均教育成本。 3.2 高职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对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更高,要求各类教学实验实训的仪器设备要不断改善,需要更多

8、的物力资源的投入和耗费。 3.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的投入和耗费必然有所增加。 3.4 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生源质量、专业特点、教学方法、教师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及物价上涨等诸多因素也会从各方面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成本不断上升。 3.5 投入的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一定的浪费或配置不合理现象。 3.6 片面追求招生人数的扩大,无法实现适度规模。 4 结论与思考 4.1 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追求教育成本的最小化 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总是希望将同类同质产品的成本降得越低越好,这样其竞争力就越强,利润和效益也就可能越高。但是作为非营利性机构,高职院校对教育

9、资源的管理则不以盈利为目的。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公益事业,投资高职教育首先要为公益事业作贡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是有一定区间限制的,生均成本过高,说明学校在资金利用上存在一定的浪费或不合理,生均成本过低则说明资金投入不足,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后劲。在“最小化成本”的驱动下,容易导致高职教育质量的丧失和教育目标的偏离,使得高职教育与其社会职责相悖,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可能给整个社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追求教育成本的最小化,而是要以适量的成本来实现其教育目标,即以适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合格的专门人才。 4.2 只有适度规模的高职院校才能获得规模效益 高职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在保证一定教育质量的前提下,使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和适当的利用。同时,规模经济的产生必须在规模扩大后不致衍生不经济缺陷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因此高职教育规模经济能否形成基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高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高职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三是高职教育规模扩大但不衍生不经济缺陷。规模太小,不能充分和适当地运用高职教育资源,使得生均教育成本偏高导致不经济后果;而规模过大,又会衍生人际关系冷漠和行政僵化等不经济现象,只有适度规模的高职院校才能获得规模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