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05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 要 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来自于社会认同度、学校职业指导、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引,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模式下,中国制造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制造”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大,中国制造业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中国制造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也给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

2、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方面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简单来说就是择业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职业的选择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题。 1当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面临的冲击 (1)高职院校为社会输入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也带来了高职学生教育职业价值观的混乱。“中国制造”背景下,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的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但选择过多不一定能带来高职院校学生的认同感。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到底为自己选择哪个行业就业和实现人生价值观时会出现偏差。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了脱离本专业和本行业,走向了其他的工作岗位,这样不利于高职院

3、校人才培养。 (2)大部分用人单位强调操作能力的同时忽略了创新能力。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服从的员工,而不是创新的员工,这样也大大局限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带来难度。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一方面又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专业技术是否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机械化程度日趋提高的今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高职毕业生的价值体现更为困难。 (3)更多的就业机会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倾向于功利性选择。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应当以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为目标。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选择工作时也会面临着结婚、买房、

4、买车等方面的物质选择,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价值观里忽略了自己的人生观,对职业的选择更强调了物质利益,过分的强调了当前的物质利益,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长远规划,大都会选择工资收入高的工作,而不会选择自己综合素质提升的工作,更不会选择实现社会价值,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工作。 2当前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2.1社会尚未对高职院校形成正确的认识 高职教育应当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出发点,其课程开设、就业指导、就业方向都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技能为出发点。高职院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职院校应当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高考的分数线划定,高职院校是排列在本科院校之后为本科院校分流高中生、扩

5、大高等院校招生的一个必然选择。但社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教育就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歧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时有发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既不能等同于普通高校的理论性人才,也不能等同于职业学校单纯的操作性人才,但其在社会上没有准确定位,社会上对高职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之间、高校毕业生与中职学校毕业生之间的区别不清楚,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导致其职业生涯无法较好规划。 2.2高职院校缺少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 高职院校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培养紧跟人力资源市场。专业培养要以提升学生技能为目的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毕业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员,还应当对技术背后的参数、原理有所

6、了解,才能推动技术革新和进步,促进社会的进步。专业培养之外,职业指导也应当放在高职教育重要位置上。高职院校在社会上没有准确的定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问题,但高职院校自身没有正确定位或者是没有指导学生正确定位是社会上没有准确认识高职院校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缺少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工作,这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有着必然的联系。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材,教师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就有着很大的主观性。另一方面,专门的职业指导方面的教材缺乏,也意味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方面重视不够。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就业指导的部门,但这些部门仅仅充当了为学生提供就业介绍方面的服务,没有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7、进行统一的指导。开设职业指导工作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指导不系统、与实际联系不够、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不重视职业指导,不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展开学生职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学生没有在入学时就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自然而然就不会在毕业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3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意识到自身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的分数在高考时大大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分数,在过分强调分数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利者,认为自己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低一等。而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与高中学习生活截然

8、不同,轻松的学习环境让高职院校学生更加消极对待,甚至有些学生无所事事,对自己没有学习规划,更谈不上远景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2.4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中国作为文明之国、礼仪之邦,传统的道德观念深入民心,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会把家庭摆放在重要的位置,工作地点离家的距离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重要考虑因素,学生择业时候也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家庭的态度。每个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好工作相对于每个人来说应当是不同的概念,家长却自觉不自觉地为儿女对好工作下定义,这样扰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情形屡见不鲜。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策略研究 3.

9、1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学生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否正确形成,其实最终是由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决定的。所以,要让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应当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来教育学生,以中国梦鼓舞学生,让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所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3.2应当对高职院校进行准确定位

10、高职院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区别还停留在高考录取分数的高低上,这是高职院校的失败,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不足。高等教育应当以综合型高校和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区分,综合型高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当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的。职业教育也要形成专门的通道,让应用技术型高校与综合型高校处在同一序列,通过这样的定位,让社会不再歧视高职院校毕业生,并且通过这样的划分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归属感、去除其自卑心理,让他们能够在本专业学习到最新的技术知识,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3.3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力度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形成不是毕业时瞬间形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为

11、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所以,学生应当在踏入学校校门的时候就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指导时,不能仅仅对即将毕业生进行指导,而要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整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也应当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职业指导不能代替学生的职业选择,但可以为学生的职业选择作出指引。学生的职业指导不能单纯是让学生适用工作,而应当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学习指导、人生规划、心理咨询等一系列的工作。 3.4高职院校学生家长应当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支撑 家庭关系固然是重要的关系,但家庭关系不应当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束缚。高职院校学生不仅仅是儿女,也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家长应当为儿女的职业选择扫清障碍,鼓励儿女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出发选择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